銀保監(jiān)會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
光明日報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溫源)針對部分消費者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fā)過度負債、征信受損等風險,銀保監(jiān)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14日發(fā)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防范過度信貸風險。
當前,信用卡、小額信貸等個人消費信貸服務與各種消費場景深度綁定,一定程度上便利了生活、減輕了即時的支付壓力,但消費者若頻繁、疊加使用消費信貸,易引發(fā)過度負債、征信受損等風險。據(jù)悉,近年來,時有消費者投訴反映過度授信、信用卡分期手續(xù)費或違約金高、暴力催收等。此外,一些商家誘導消費者以貸款或透支方式預付費用,后因各種原因不能持續(xù)經營,導致消費者不僅無法享受本已購買的服務,還要面臨還款壓力和維權困難。
據(jù)了解,這些誘導行為包括,一是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信用卡分期等業(yè)務,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如以“優(yōu)惠”等說辭包裝小額信貸、信用卡分期服務;或是價格公示不透明,不明示貸款或分期服務年化利率等。二是誘導消費者超前消費,致使消費者出現(xiàn)過度信貸、負債超出個人負擔能力等風險。三是誘導消費者把消費貸款用于非消費領域,比如買房、炒股、理財、償還其他貸款等,擾亂了金融市場正常秩序。四是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權。
針對上述問題,銀保監(jiān)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消費者要堅持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合理使用信用卡、小額信貸等服務,在不超出個人和家庭負擔能力的基礎上,合理發(fā)揮消費信貸產品的消費支持作用,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要從正規(guī)金融機構、正規(guī)渠道獲取信貸服務,不把消費信貸用于非消費領域,警惕貸款營銷宣傳中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息費標準等手段,不要輕信非法網絡借貸虛假宣傳,遠離不良校園貸、套路貸等掠奪性貸款侵害。同時,要提高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不隨意簽字授權,注意保管好個人重要證件、賬號密碼、驗證碼、人臉識別等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侵害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選擇合法途徑維權。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6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