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千年古縣韶關始興的非遺傳承“秘訣”
中新網韶關3月17日電 題:粵北千年古縣韶關始興的非遺傳承“秘訣”
作者 王堅 吳婷
在粵北韶關始興縣的鄉(xiāng)間地頭,閑暇時,村民便會聚在村口的榕樹下,長輩們繪聲繪色地向孩童講述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傳奇故事,從“捉鼠解朝廷”到“智諫唐明皇”,聽得孩童們興致勃勃。據悉,這些故事被編入《張九齡傳說》,2021年底入選第八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始興縣是千年古縣,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有非遺名錄項目30項,這些傳承下來的民間的文藝、技藝具有濃厚的嶺南文化特色,是始興的歷史瑰寶。
始興縣非遺線索的發(fā)掘探尋和整理保護一直在進行,據始興縣文化館數據顯示,始興縣每年都有申報成功的非遺線索,去年就有民間文學《張九齡傳說》、傳統(tǒng)醫(yī)藥《深渡水瑤浴》、傳統(tǒng)技藝《澄江黃酒》《羅壩香火龍》《米裹糍》等。
始興縣文廣旅體局副局長吳慧表示,始興特色文化項目多,但文字史證資料難尋,用征集的方式挖掘本土非遺線索資料很好地改善了這一局面,現(xiàn)在始興的線索資料不斷完善,未來也將有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被保護起來。
非遺線索是發(fā)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源頭,傳承人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
宰相粉制作技藝及代表性傳承人官國林介紹,宰相粉需要經過選米、洗滌、浸泡、磨漿、蒸煮、曬干、過水、切粉、團粉、曬干等十幾道工序才能有“水煮不糊湯,干炒不易斷”等特征。
官國林對宰相粉傳承人這個身份感到十分自豪,他表示作為宰相粉的傳承人,既要把控好品質,也要作宰相粉的推廣大使,去展示宰相粉的傳統(tǒng)食用方法,讓更多人了解到始興味道,愛上宰相粉。
目前,始興縣非常重視傳承人在非遺傳承中的重要作用,將廣東省級項目宰相粉生產性示范基地交由官國林管理,基地設置了體驗區(qū)、品嘗區(qū)、展示區(qū),評為韶關市級非遺工作站,是以傳承帶動發(fā)展的典型案例。
宰相粉的傳承只是始興縣非遺保護傳承的一個縮影,僅在2021年,始興縣就有了陳佳漢和陳運湖作為《外營草席》傳承人、劉美連作為《竹筒糍》傳承人、吳孫傳作為《城南醒獅》傳承人、杜韶東作為《扛阿公》傳承人。
當前,始興縣非遺傳承人共31人。為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近年來,始興縣積極打造非遺展廳等,除宰相粉生產性示范基地外,還建有始興縣文化館非遺展廳、外營草席制作技藝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深度水瑤族文化展示館、澄江青草獅傳習學校等,并依托人才驛站、結合人才新政,不斷吸引年輕人回到家鄉(xiāng),讓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技藝得到傳承,越來越多人主動了解非遺。
“始興舉行的新春民間藝術展演就包括羅壩舞龍、澄江青草獅、城南醒獅、錢叉舞等,這些非遺項目是始興民間傳統(tǒng)藝術,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就是最好的保護和宣傳?!笔寂d縣文化館副館長楊英說。
此外,始興縣每年都開展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耙惶谜n外時”“非遺少年說”“非遺體驗游”“我來畫非遺”“我來寫非遺”,各式各樣的非遺保護活動,讓非遺融入青少年日常學習生活,培育了青少年對始興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奠定青少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基礎。(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