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IP不是翻拍的“護身符”
【文化評析】
網絡電影自興起以來,經典作品翻拍一直持續(xù)升溫,成為熱門的內容資源。近日,根據電影《大話西游之大圣娶親》改編的某網絡電影作品在平臺上播放,在獲得驚人播放量的同時,網絡評分卻不盡如人意,對原作情懷滿滿的觀眾難以找回當初的感動。這部作品可被視為經典翻拍網絡電影的一個縮影:根據經典IP翻拍的網絡電影多如牛毛,但其中能夠成就口碑的鳳毛麟角。這一現象值得深思。
平心而論,相對于完全原創(chuàng)的作品,經典IP的翻拍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便利。完整的故事框架、成熟的敘事模式、現成的人物形象,都為翻拍提供了劇本和影像基礎;經典IP有較高的知名度,具有良好的受眾基礎,容易引發(fā)觀眾的集體懷舊,可謂自帶粉絲和流量;一些由原班人馬參與制作的翻拍電影,其關注度會更高。經典IP的翻拍,似乎一起步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然而,看似省力的經典翻拍,卻成為網絡電影“翻車”的重災區(qū),與觀眾的期待相去甚遠。即使根據同一IP翻拍,其結果也可能是天壤之別。激發(fā)觀眾情懷的初衷,伴隨的常常是不被觀眾買賬的風險。
劇本的功力是影視作品的靈魂所在。經典IP的翻拍,需要很好地把握繼承經典精髓與適應當下審美的平衡。當下的許多經典翻拍網絡電影之所以不能令觀眾滿意,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創(chuàng)新性不足,同質化嚴重,將翻拍變成了簡單的抄襲或重現。一些經典翻拍作品,無論是劇情、表演還是技術,都未能超越原作??催^原作的觀眾,縱有情懷支撐,但若所有的劇情都爛熟于心,興趣也難免大打折扣。盛行一時的“蹭IP”之風,產生了大量內容、風格高度相似的網絡電影,如“蹭”影片《賭神》IP的網絡電影就有數十部之多,怎么能不令人審美疲勞?
另一方面,一些經典翻拍網絡電影為了迎合觀眾求新求奇的心理,不顧原作在情節(jié)、人物方面的基本設定,胡編亂造,企圖以荒誕離奇的劇情和低俗油膩的人物吸引觀眾的眼球。如原本端方持正的書生寧采臣成了浮浪的“老油條”;蘇妲己與商紂王浪漫邂逅,暢談詩詞歌賦和人生哲學……這種“去其精華、自添糟粕”式的翻拍,徹底背離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
這兩方面原因的背后,是急功近利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浮躁的風氣影響下,敬畏經典、傳播文明的使命感被省時省力撈快錢的投機心理取代,本該用于打磨創(chuàng)作的精力被用在了爭搶熱點IP和宣傳造勢上。殊不知,這樣投機取巧的選擇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贏得一定的關注度,但到頭來就會在觀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徒然消耗了經典IP的價值,破壞了網絡電影的公信力,使經典IP和網絡電影遺憾地走向兩敗俱傷。
令人欣慰的是,經典翻拍網絡電影正在迎來質量提升的機遇。在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介入下,網絡電影正從粗放野蠻的“蹭IP”逐漸走向規(guī)范化、理性化的翻拍,各色奇葩故事、五毛特效、浮夸表演等將越來越失去市場。長視頻平臺也開始調整策略,改變以IP來吸引播放量的模式,“口碑驅動票房”正在成為網絡電影行業(yè)的共識。網絡電影的用戶黏性,也因疫情的反復得以增強。壓力可以轉化為動力,機遇中孕育著挑戰(zhàn),網絡電影與經典IP的互利共贏,仍然值得期待。
(作者:王鳳霞,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