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鞏義看杜甫
“讓世界聆聽杜甫——第八屆杜甫國際詩歌周”將于4月29日在河南鞏義舉行。
穿越千年,這是故鄉(xiāng)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思鄉(xiāng)之情的又一次盛大回應(yīng)——思念有聲,千年傳承。
杜甫,大半生在外漂泊,其間不乏顛沛流離,卻無時無刻沒有停止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1310年前,杜甫在鞏縣(今河南省鄭州鞏義市)一窯洞呱呱墜地,并在這里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59歲時,杜甫客死他鄉(xiāng),直到43年后,他的孫子杜嗣業(yè)才將靈柩遷葬于偃師(今洛陽偃師市)西北的首陽山下。后來,又將杜甫靈柩移葬鞏義康店的邙山嶺上,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杜甫陵園。
至此,杜甫終于魂歸故里,生前回歸故鄉(xiāng)的愿望終于得以實現(xiàn)。
鞏縣,是杜甫一生魂牽夢繞的地方。
與后半生顛沛流離相比,少年杜甫在這里留下了什么樣的童年記憶?
又是怎樣的水土培育了杜甫高尚的品格和博大情懷?
大宅院、好地段 兒時杜甫快樂成長
鞏縣位于中原腹地,東瞻鄭州,西望洛陽,南有嵩山,北有邙山、黃河,還有侯山、黑石關(guān)位于東西兩側(cè),可謂山河四塞,鞏固不拔。
唐貞觀年間,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任鞏縣縣令時,落籍此地,居在南瑤灣村。
公元712年,鞏縣南瑤灣村筆架山下的一孔磚窯內(nèi),傳來一陣嬰兒的啼哭,杜甫誕生了。這孔窯洞也被后人命名為“杜甫誕生窯”,如今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jù)明清時期的文獻記載,當時的杜家由前街、下院臨街房、上院住宅房、花園讀書院等幾部分組成。
作為仕宦之家的小少爺,杜甫的童年居住環(huán)境寬敞,生活舒適愜意。當然,這也離不開他家“地段好”。
杜甫家宅院緊鄰筆架山,遠遠望去,三個自然形成的山峰突兀而立,形狀酷似文人墨客所用的筆架。登上筆架山,視野開闊,可見伊洛河水奔騰流淌。
而在杜家大院門前的杜府前街,南邊有廣生廟,西邊有泗河灘古董市場。杜府前街對面是渡口貨場,貨場北邊有大王廟,是過往船工祭祀河神的場所。杜府前街北邊百余步就是瑤灣渡口。
有山有水還有繁華的鬧市,這對于一個孩童來說可謂快意哉。
市河煙柳、邙山積雪、石窟晚鐘、竹林夜月……可以想象,小杜甫或許時而爬到筆架山上嬉戲,遠眺洛河北入黃河的情景,時而跑到渡口玩耍,近觀熱鬧的集市。
在杜家宅院內(nèi),有花圃、書齋、望洛亭、靈泉井,小杜甫一邊享受著清新幽靜的環(huán)境,一邊誦讀學詩,陶醉在“詩是吾家事”的傳承里。
此時的杜甫活潑、敏學、矯健。與他大半生的漂泊流離相比,這兒寧靜又愜意,歡快的時光是那么難得。
深厚文化底蘊 啟迪杜甫文學情懷
后來的杜甫裘馬輕狂十年漫游、悲辛凄苦十年求官、居無定所十年漂泊,經(jīng)歷了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他揮毫賦詩,留下了1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其中不乏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報國壯志,“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的憂國憂民情懷。這都與養(yǎng)育他、滋潤他的河洛大地與河洛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河洛文化根植于河洛地區(qū),是中華文明的根文化。杜甫從幼年起,直到他35歲前往長安,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河洛地區(qū)的鞏縣、洛陽。
鞏縣處于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帶,是河洛文化的搖籃,迄今為止,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多處遺址。
史料記載,中原部落首領(lǐng)伏羲、黃帝以及堯、舜、禹、湯等曾在鞏縣畫太極、演八卦,舉行禪讓活動和祭天儀式。“河圖洛書”“修壇沉璧”“帝王祭天”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
自漢代崇儒以來,儒學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食糧。從先祖杜恕與杜預開始,杜氏家族就形成了“奉儒守官”的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為杜甫帶來了儒家的政治理想與人生理想。
經(jīng)過唐代經(jīng)學、佛學的注入,河洛文化呈現(xiàn)出新特點。杜甫就是在儒學的家學淵源與河洛儒學傳統(tǒng)的文化氛圍中,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和熏陶。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早年在河洛大地的生活對杜甫之后的詩作內(nèi)涵和風格影響甚遠,河洛水土也怡養(yǎng)了他高尚的性情。
老鄉(xiāng)杜甫 歡迎回家
1962年,杜甫故里紀念館成立,官方將南瑤灣村筆架山下的一孔磚窯確定為杜甫誕生地。
懷揣著對詩人的敬仰與懷念,多年來,鞏義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到杜甫故里的規(guī)劃、修復和擴建中。
“來自這片土地,又回歸這片土地?!比缃?,杜甫故里已成為一處集觀光游覽、朝拜紀念、修學研學、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景區(qū)。
走進杜甫故里,只見優(yōu)雅寧靜的亭臺水榭、恢弘大氣的建筑群體、形象逼真的人物雕塑……
眼前似乎看到小杜甫在閑庭漫步,誦讀詩書,轉(zhuǎn)眼又能看到小杜甫在傾聽父親的諄諄教誨,默默在心中立下鴻鵠志。
來到杜甫誕生的窯洞,感受他初來人世看到的景象,耳邊好似還能聽到他的聲聲啼哭。
彼時,窯洞內(nèi)所有人都歡笑著迎接小杜甫的出生,可會有人想到他將有著坎坷卻又被后人敬仰稱贊的偉大一生?
鞏義市康店鄉(xiāng)康店村西的邙山嶺上,杜甫陵園松柏輝映,巍偉莊重。陵園西邊門樓前有一塊兩米高的花崗巖碑,正面書“杜甫墓”三個字。墓地坐北面南,東西并排3個土冢,西為杜甫墓,向東依次為長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墓。
與杜甫故居里意氣風發(fā)、浪漫狂放的雕像不同,陵園內(nèi)近五米高的杜甫雕像身體稍稍前傾,背微駝,臉上皺紋堆壘,眼睛望著遠方。
穿過時間長河,仿佛能夠看到,年邁的杜甫背著雙手踱步在深秋落日下,看向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心中時時想起自己孩童時的歡樂模樣。
作為杜甫出生、成長的地方,鞏義從保護傳承利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出發(fā),圍繞杜甫“家國情懷”主題,連續(xù)7年舉辦了杜甫國際詩歌周(杜甫故里詩詞大會)。每每此時,國內(nèi)外知名詩人、專家學者、詩歌愛好者等齊聚杜甫故里,緬懷“詩圣”杜甫,共襄詩歌盛舉。
對于杜甫,鞏縣承載了他童年的記憶,啟迪了他的文學情懷。這輩子,去一趟杜甫故里吧,順著詩圣大道,探尋詩圣足跡。
在杜甫銅像前,領(lǐng)略詩人意氣風發(fā)、浪漫狂放的風采;站上詩圣橋,體會伊洛河水如何滋養(yǎng)了詩人的靈性;步入詩圣堂,了解“三吏”“三別”詩組、《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淳風閣里,感受杜甫的政治理想;杜公祠里,體悟杜甫“詩是吾家事”的使命與抱負……
一生,
來鞏義看一次杜甫,
來一次詩意的精神之旅。
(本文內(nèi)容參考:杜甫故里解說詞)
作者:趙暉 宋云慧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