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 :手工竹紙
【中國好手藝 】
手工竹紙
講述人:湖南省瀏陽市瀏陽手工竹紙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黃興
這些年,隨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手工紙又受到人們的青睞。從一根竹子到一張紙,全手工生產(chǎn),足足要6個月。
嶺上,砍下剛長三四芽的新筍,引泉水浸泡3個月使其腐化。待軟爛,即刮去青皮,錘散,再隨純堿一起加水熬煮,后洗凈麻絲上的石灰和雜質。接下來,再經(jīng)過30天的熱水浴和踩麻,方可打膠落槽。
到了這一步,還需一舀一端、一挑一送,抄紙兩三次,最后烘干修邊。經(jīng)過如此五大步驟幾十項小工序,一張張竹紙才能走進千家萬戶。
俗話說:“采麻的雜工三斗米,焙紙的師傅一擔米,造紙的伢子一輩子?!迸f時,采麻和焙紙,只值三斗米和一擔米的薪酬,要學就這門手藝,付出的努力卻是一輩子。18歲開始,我就跟著父親學藝,如何把握竹穰和竹麻的比例,怎么過堿去雜,樣樣都是學問呢。
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紙書,其上墨書跨越兩千多年時光,仍清晰可辨,靠的是自然發(fā)酵工藝,不上潮、不易碎、不滲墨、不褪色。當然,傳統(tǒng)技法也要“擁抱”新工藝。以前光著腳踩麻、抄紙,需要兩個人配合,我搗鼓出扛簾木架后,一人就夠了。我還設計出木榨滑輪裝置,讓傳統(tǒng)人力踩壓成為歷史。
村里將非遺和研學、文創(chuàng)相結合,建起了古法造紙研學館,一波波美術師生慕名而來,臨走時都不忘買上幾疊手工紙。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07日 01版)
總策劃:楊谷
監(jiān)制:張寧 廖慧
統(tǒng)籌:李方舟 李宜蒙
誦讀:董大正
動畫:李宜蒙
視覺設計:孔鵬
采訪: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嘉偉
制作:光明網(wǎng)新聞中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