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郭遺址出土石雕蠶蛹進一步證明仰韶文化時期山西南部已經養(yǎng)蠶
光明日報太原8月11日電(記者李建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發(fā)布最新考古成果:今年6月,聞喜上郭遺址出土了1枚距今約5200年的仰韶時期石雕蠶蛹,為古代山西南部絲織業(yè),乃至中國絲織業(yè)研究再添新實物。此次發(fā)掘,還出土了眾多春秋早期陶范及銅煉渣等,證實了聞喜縣上郭村與邱家莊一帶,是一處兩周時期包含城址及墓地的大型遺址群。
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桐城鎮(zhèn)上郭村與邱家莊之間的鳴條崗上,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20世紀70年代起,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完成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出土“荀侯”匜、“賈子”匜、“刖人守囿”挽車等珍貴文物。
2018年至今,考古工作者對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的考古工作持續(xù)開展。今年3月至6月,進行了500平方米的考古發(fā)掘,發(fā)現各類遺跡現象有灰溝2條、灰坑56座(包括仰韶時期的7座房址)、灶址2個,出土陶范、陶器、玉器、石器、骨器、小銅器、銅煉渣、貝類等,共計1585件。
最重要的發(fā)現是在編號為H50的半地穴式袋形房屋中,出土了1枚仰韶時期石雕蠶蛹。此枚石雕蠶蛹呈橢圓狀,兩頭尖,中間寬,長2.8厘米,最大腹徑1.2厘米。其螺旋狀的花紋簡潔地勾勒出蛹的頭、腹和尾部,形態(tài)逼真、造型精美。專家根據出土的陶片推測,這座房屋屬于仰韶晚期偏早階段,距今約5200年。
該發(fā)掘項目領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田建文稱,近百年來,運城市多地出土跟蠶文化有關的遺物。早在1926年,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帶隊在距離上郭遺址10余公里的夏縣西陰村遺址發(fā)現了“半個蠶繭”,一般認為有5500年左右的歷史;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芮城縣西王村發(fā)現1件仰韶晚期的“蛹形陶飾”;近些年,考古工作者又在夏縣師村遺址發(fā)掘出土了5枚石雕蠶蛹和1枚陶制蠶蛹。運城發(fā)現的多個蠶繭、蠶蛹傳承有序,說明山西南部涑水河流域在仰韶文化時期的先民們已經養(yǎng)蠶,為絲綢起源與傳播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