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跳霹靂舞的窮小子帶來了美夢
◎早兀
展覽:霹靂啪啦——薩波爾齊斯·博佐個展
地點:木木美術館(798館)
展期:2022.8.4-11.7
“人物漢堡”“眼睛地圖”“青蛙龍”,薩波爾齊斯·博佐的畫作充滿著變異生物——作為寵物有余,作為精靈不足。它們色彩斑斕,充滿了明顯的惡作劇和快樂感,似乎在用爛漫的笑、古怪的神態(tài)、詼諧的動作提醒觀眾:“做個好夢,孩子們!”
博佐的可愛主義與匈牙利動畫
這些畫作的布局、輪廓、顏色都頗為簡約。取自動畫漫畫或日常生活的布局,通常充滿緊迫感地挨著,或者一整個充滿畫框,有時擠出畫框外,擺出一小畫框承載爪牙。除了圓形輪廓外,博佐多采用三角輪廓,而圓形輪廓和三角輪廓交加就成了月牙形輪廓。顏色幾乎是涂料而已,沒有漸變、融合、堆疊,只有一種與另一種的接合,它們通常限制在人物或肢節(jié)中,對話潦草而鮮明。
博佐代表的不是立體主義(cubism),而是可愛主義(cutism)。在后現(xiàn)代的文化現(xiàn)場,可愛主義風靡世界,比如日本的“卡哇伊風潮”就是一例。上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女孩用曼妙的寫作、輕松的涂鴉抵抗她們似乎無法違背的傳統(tǒng)角色,形成了一股風潮。而今天可愛主義又借助社交媒體掀起了一股巨浪,它好像可以吸收很多異質(zhì)的因素,并對其化整為零,消解干凈,而從實用層面來說,它正在比以往更快速地融入消費和身份之中。
在大頭貼上,可愛無處不在。星星、花朵、心,所有這些都像是稱好斤兩的幸福,量好尺寸的創(chuàng)造。更重要的是,它成功隔離開了外在的世界,它沒有禁忌,也沒有嘈雜,更沒有要律?!叭藗円晕⒖s物為契機,沉迷于幻想,想逃離這個世風日下、罪孽意識橫行的現(xiàn)實世界,逃往一個只由私密性支配的世界?!?/p>
博佐畫面上的這些人物,有的取自匈牙利神話,像生命之樹上的圖烏、生活在水中的人魚、既可以是英雄又可以是怪獸的龍、天真爛漫的小仙子、鬼魅般邪惡的夜魔利德爾、以毀滅為業(yè)的惡靈魔鬼;有的取自匈牙利民間故事,像玉米·杰克、魔石、櫻桃樹、莫荷斯神牛;還有的取自匈牙利動畫,像《絨球波波的故事》(1980)、《勝利》(1971)、《方格兔》(1977)、《大胡胡漁夫》(1982)、《小狐貍武克》(1981)、《布博博士》(1975)。還有那部最著名的長片《河馬雨果》——蘇丹王請河馬驅趕鯊魚,事后河馬群體發(fā)狂只剩一只叫雨果的河馬,幸存的雨果遭遇了鎮(zhèn)民的攻訐和怪罪,最后蘇丹王在危機一刻拯救了它。還有博佐在酒店打工時使用的亨利·胡佛牌吸塵器——黑色電機帽,紅色底座,以及標志性的大眼睛。
博佐早期最鐘愛的小鼴鼠則來自捷克動畫導演茲德涅克·米萊爾的《小鼴鼠》(1956)。他的鳳凰與中國的鳳凰或許存在親緣關系,但主要是東斯拉夫神話中的鳳凰,神鳥鳳凰每根羽毛都閃閃發(fā)光。
最重要的人物或許是蘇蘇龍。蘇蘇龍的原型是同名系列動畫片,由于體型碩大,比其他人物大上十倍,大多時候蘇蘇龍只露出半個形體。正常狀態(tài)下,蘇蘇龍的瞳孔向下,當他思考或者行動時,瞳孔會轉向左右側。與常見的瞳孔居于中央不同,動畫人物的瞳孔會偏向眼角處,若以此為基準,偏離眼角處則會產(chǎn)生一種強張力。
為什么這些人物如此可愛?借用日本電影史學家四方田犬彥的話,因為它們是“宣揚起源的純粹性與神圣感的最有效隱喻”。博佐帶我們走進匈牙利的凱凱什峰、巴拉頓湖、莫哈奇,感受著狂歡節(jié)、擁抱,以及溫情。追隨博佐回憶他的過往,他的匈牙利山水,他的祖母小屋,觀眾首先體味的是那股安全和舒適:“所有的事物都變得讓人親近、無須防備、心情愉悅?!?/p>
角色還有奇妙的動勢,以及舞動感,這與博佐長時間跳霹靂舞有關。小學時,博佐接觸到霹靂舞,對之如癡如醉,練習了12年,很早就達到了專業(yè)水準。霹靂舞教給了他如何感知動態(tài)和空間,同時也促使內(nèi)向的他面對觀眾的眼光。博佐將霹靂舞的搖滾步、排腿、大地板、定點、翻滾動作都融入了畫作,羞澀的肢體語言與外顯的嘻哈文化相得益彰。
所有這些飛翔,都是給予著理性的人,并不完美的人以非同尋常的安慰。
那個跳霹靂舞的小子被選中了
博佐1992年出生于匈牙利佩奇,從沒有接受過正統(tǒng)的藝術教育,他大概在兩年前才進入了國際藝術界,但現(xiàn)在,可以說是近幾年最受關注的90后藝術家之一。
在童年時代,博佐看了很多匈牙利動畫,尤其那些經(jīng)典的手繪動畫、手偶動畫。由于民族性格、文明傳統(tǒng)、文化政策、藝術家群體,匈牙利動畫角色比其他地區(qū)的動畫角色要多上一層復古、憂郁,甚至暗黑的氣質(zhì)。由于政治和文化的限制,匈牙利動畫缺乏國際影響力,它們的觀眾主要是匈牙利人,以及部分蘇聯(lián)人。
匈牙利動畫開始于1912年,它主要從民間傳說和神話中汲取靈感。由于蘇聯(lián)的文化政策,以及隨后的古拉什共產(chǎn)主義,匈牙利動畫的道德、怪誕,以及超現(xiàn)實主義、(抽象)表現(xiàn)主義一條路走到了黑,變成了焦慮、幽閉恐懼。我們可以從1981年的兩部短片——貝拉·瓦伊達的《永動機》和法蘭斯·羅夫茨的《蒼蠅》看到這一點。不過自始至終,天然的天真和愉悅都不曾缺席過。
18歲時,博佐帶著夏天在米蘭馬瑞提那演出街舞掙的錢,買了張發(fā)往倫敦的車票。身無存款且不通英語的博佐開始了他在倫敦借住和打工的生涯。博佐在酒吧和酒店工作了多年,做廚工、清潔工,做酒保。他渴望上大學,但付不起任何大學的學費。為了放松,博佐在倫敦的餐館菜單和支票簿上涂鴉。
有次他無意中在YouTube上看到了喬納森·梅斯的視頻,梅斯在畫布上不受任何限制地揮灑。受此啟發(fā),他到公寓附近的畫材店買了丙烯顏料、畫筆、畫布。喬納森·梅斯的藝術理念內(nèi)爆、強盛、挑釁,他宣稱“藝術是整全的愛/藝術是必然的驚喜/藝術是集體的管控/……/藝術是唯一的瓦格納”。不過扮演嘲笑現(xiàn)實的小丑是一回事,小丑欲主宰一切又是另一回事。相比之下,博佐的憤世嫉俗則可愛得多,沒有被理念主義所污染。
2017年,博佐遇見了藝術家馬奇·內(nèi)梅斯,在后者邀請下開始了畫室創(chuàng)作。2018年12月13日,博佐創(chuàng)建了一個Instagram頁面,發(fā)布了第一張畫作,一個紅色的狗頭。此后,他每隔一段時間就上傳自己的畫作。西班牙L21畫廊的老板奧斯卡·弗洛里特通過Instagram給他發(fā)私信,邀請他來馬略卡島創(chuàng)作。他在馬略卡島創(chuàng)作的畫一銷而空。
Instagram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聯(lián)結,讓藝術界看起來不那么精英化了,不過也可以將其看做是加入了新的元素和新的制度的精英化,畢竟社交媒體幾乎完全是由精英定義的。為什么博佐被選中了?只能解釋為他對繪畫的狂熱。或許博佐給藝術界帶來的新鮮感在于,在平面繪畫從關注自然到關注文化的漸變邏輯中,他提供了新的元素。
博佐也被認為和布萊恩·貝洛特、萊昂哈德·赫爾茲邁爾、羅伯特·納瓦有著相似的繪畫理念。相較之下,博佐要純粹和自然得多,他沒有對政治和暴力進行編碼,也更少進行自我審視。博佐和借由他誕生的生物相處起來很愉快,他給它們制造椅子、眠床、地板,它們便如此安分和自由地生活在那里,各自不被打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