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掌中木偶戲:千年非遺發(fā)新枝
【解說】打花鼓、舞彩帶、?;鸸?、舞獅子,小小的掌中木偶戲臺上,一個個“梁山好漢”各顯神通,引得臺下小學生紛紛鼓掌。戲臺的背后,演員們早已熱得滿頭大汗。本是不動不言的布袋木偶在他們的掌中,經過細致地擺弄,將各種特技演出躍然“指”上。近日,在福建泉州晉江市希信中心小學的禮堂內,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的演員們正為孩子們表演典劇目《大名府》。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演出隊 隊長 陳代宮
像我們這種進校園的演出,都是一般就是比較有教育意義的一些劇目,比如說像今天演的這個《司馬光砸缸》,還有《愚公移山》,還有我們一個很經典的劇目叫《大名府》。就是讓小孩子更加了解我們跟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家鄉(xiāng)的文化。
【解說】公益演出結束后,劇團的演員們便返回劇團排練室。排練室里正緊鑼密鼓地排演著新編傳統(tǒng)劇《李東假巡按》,而劇中木偶的一動一靜,一顰一笑,一唱一和,就在反復排練中漸入佳境。
【解說】年僅24歲的木偶演員張漫鈴從初中畢業(yè)便開始學習掌中木偶,現(xiàn)在已經是劇團里的新秀。談及漫長而艱苦的學藝歷程,她說,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熱愛,所以傳承。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戲劇團 演員 張漫鈴
在學習傳統(tǒng)戲的過程中,特別是打基礎的時候會稍微比較難一些,就比較枯燥,會比較難堅持下來。但是看到木偶能在自己手上栩栩如生地演出,是很吸引人的一件事情。所以最后還是有努力地堅持下來,也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木偶在臺上看起來形態(tài)更加地好,然后動作也更加地擬人化。
【解說】掌中木偶戲,又稱“布袋戲”,已有一千多年歷史。2006年,木偶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晉江木偶劇團也被確定為該劇種的傳承單位,曾多次前往世界各國和地區(qū)演出。
【解說】作為劇團“當家花旦”,南派掌中木偶第六代繼承人、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副主任蔡美娜,20多年來始終以傳承和弘揚掌中木偶藝術為己任。近期蔡美娜正專注于《李東假巡按》、《弓鞋記》等傳統(tǒng)經典劇目的復排,試圖通過表演內容和表演形式的創(chuàng)新,讓掌中木偶這一非遺技藝重煥生機。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副主任 蔡美娜
(劇團)每一年都開展復排傳統(tǒng)戲,把就是老一輩的這些傳統(tǒng)技藝,原汁原味地傳承、繼承下來?,F(xiàn)在我們除了繼承傳統(tǒng)的技藝,也在傳統(tǒng)的技藝的基礎上要加以創(chuàng)新。因為為了迎合新一代的觀眾的審美角度,所以在藝術的創(chuàng)作上我們也要有所提升,包括舞臺、燈光、舞美,還有偶形的造型設計,包括劇目也要有所創(chuàng)新。
【解說】蔡美娜表示,為推廣掌中木偶,傳承中心經常會開展“木偶進校園”、木偶戲公益表演等活動,她也時常走進學校為學生授課,尋覓優(yōu)秀的木偶傳承人。
【同期】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 副主任 蔡美娜
因為老一輩的藝術家,他們都非常能吃苦耐勞,所以我覺得這一點精神也要傳承下去,就是傳授給“90”還有“00”后的(演員),包括我們(“80后”)都要繼承老一輩的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把這種傳統(tǒng)技藝傳承下來。
柯寧 吳冠標 福建泉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豐臺區(qū)擁有高新技術企業(yè)近1900家 科技創(chuàng)新生態(tài)初步形成
- 科普低碳知識 東城區(qū)龍?zhí)督值揽萍贾艿吞技虚_市
- 基金年內分紅金額超1800億 白酒基金出手最闊綽
- 體教融合,助好苗子茁壯成長
- 深度體驗海淀非遺技藝系列活動收官 “西路評戲”響徹古祠堂
- 19家科企同臺“打擂” 北京通州開啟科普文旅“盛宴”
- 海南:推動擴大“零關稅”商品范圍
- 文旅部:直播網絡演出劇(節(jié))目應延時 發(fā)現(xiàn)問題第一時間阻斷
- 產品清盤常態(tài)化 基金公司還需多點主動性
- 交響音詩《千里江山》首次亮相北京 致敬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2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