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出艙,神舟十四號乘組面臨更多挑戰(zhàn)
央視網(wǎng)消息:據(j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四號乘組今天(11月17日)進行第三次出艙活動,截至北京時間11時16分,已成功開啟氣閘艙出艙艙門。目前,航天員陳冬已出艙,蔡旭哲即將出艙,航天員劉洋在核心艙內(nèi)配合支持。
艙外活動期間,兩名出艙航天員將先后配合完成艙間連接裝置安裝、問天實驗艙全景相機抬升等作業(yè)。此次是我國航天員在空間站進行的第七次出艙活動,預計歷時6.5個小時。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的第三次出艙活動,是中國空間站組裝形成“T”字基本構型后的首次出艙活動。跟此前的出艙活動相比,這一次艙外活動對航天員的操作復雜度以及精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次出艙活動主要安排有艙間連接裝置的安裝、艙外全景攝像機的抬升以及艙外工具的調整,并且需要在小機械臂上再安裝一個助力把手。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 王焰磊:首次使用兩個機械臂,大臂小臂形成組合臂的狀態(tài)下支持出艙活動任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單臂的長度已經(jīng)很長了,兩個臂組合以后長度更長,它的柔性、剛性等和單臂狀態(tài)有一些區(qū)別的。在這種情況下載人去支持完成出艙任務,也是我們首次做的一個驗證。
空間站組裝形成“T”字基本構型后,航天員出艙活動中在艙壁上的爬行距離對比以往將會更長,因此機械臂支持轉移的范圍將需要更大。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 王焰磊:T字構型下,氣閘艙是在問天艙的末端,相當于是在T字構型的一個末端。那么機械臂帶人到各個作業(yè)點的話,它的路徑轉移會比以前更長,所以機械臂的運動時間也會更長,這是主要特點。
這次出艙活動中,航天員需要在三個艙段之間建立硬質連接,保障后續(xù)航天員在艙外各個作業(yè)點之間爬行都有相應的路徑。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選拔訓練室主任 王焰磊:在兩個艙間連接裝置作業(yè)點,本身設計了機械臂上航天員的不同的作業(yè)位置的,它的復雜度以及操作精細度更高。舉個例子,艙間連接裝置的其中一個固定點就有三重鎖,每一重鎖航天員都要鎖定到位,而且它有相互關聯(lián)關系,這就要航天員的操作精細度更高一些,而且要保證連接裝置兩端連接緊固,保證以后航天員在艙外自主轉移過程中路徑是一個可靠的路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