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公柳,西北天際的壯士長歌
【一線講述】
左公柳,西北天際的壯士長歌
講述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文史研究委員會文獻研究和整理室副主任 郝常立
左公柳,承載著新疆人最深沉的文化記憶。哈密河濕地公園的左公文化苑里,展示著當年中原王朝經(jīng)略統(tǒng)轄西域的歷史、左宗棠收復治理新疆的歷史,印證著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光緒六年(1880年)四月十八,年近古稀的左宗棠離開肅州(今酒泉市)抬棺進疆。臨行前,他滿懷豪情地說:“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表達了堅決收復伊犁的決心。五月初八,左宗棠抵達哈密,謀劃新疆地區(qū)戰(zhàn)后治理事宜。
左宗棠在哈密工作生活了近半年,留下了興修水利、屯田儲糧、整修道路、植桑種柳的眾多遺址遺跡?!豆艿貐^(qū)志》《哈密林業(yè)志》《哈密縣志》記載: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命令進疆西征軍張曜部率嵩武軍進抵哈密,“擇低清閑地、搜折樹枝,排插成林”,每個士兵栽柳數(shù)棵,每棵樹上都掛著寫有栽種人姓名的牌子。每隔一段距離,還要掛盞燈籠,以便夜間巡邏,并引起過往騾馬車輛的注意,不撞到樹木。
經(jīng)過精心護理,至清光緒十年(1884年)前后,從蘭州到哈密,凡有人處,“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連綿不斷,枝拂云霄”。左宗棠幕僚楊昌浚在《恭誦左公西行甘棠》詩文中寫道:“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是贊頌左宗棠廣植楊柳最知名的一首詩。
老輩人常說,1930年前,哈密城鄉(xiāng)到處都是榆柳,特別是左宗棠駐扎的哈密鳳凰臺大營附近,柳樹最多。為紀念左宗棠保疆安民的偉績,后人將左宗棠和兵士所植柳樹稱為“左公柳”。
要保護好這些珍貴的古樹,首先就要對古樹歷史文化有深刻了解。年少時,我并沒有體會到“左公柳”的珍貴,記得小時候和小伙伴們常常折柳枝編草帽,做“咪咪”哨子,比一比誰的草帽編得密、誰的哨子吹得響,笑聲過后,留下滿地柳條?;叵胪?,結合現(xiàn)在的知識積累和歷史認知,我深深感到,必須加強對古樹歷史文化內涵的挖掘和研究,進行廣泛宣傳教育,讓更多人知道它的歷史與價值,世代相傳,講好古樹背后的故事。
2018年,我到哈密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辦公室工作,對哈密古樹保護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目前,哈密依然存活的“左公柳”有218棵,我們對這些古樹全部進行了檔案登記、掛牌保護,由園林專家對修剪枯枝、病蟲害處理、樹木營養(yǎng)液配置、主枝干輔助固定保護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技術指導,保障“左公柳”延續(xù)生機。同時,我們還以“左公柳”母本為基礎,培植續(xù)代“左公柳”,使其生生不息。
保護古樹,需要從法律和制度層面作出規(guī)定。2019年9月,《哈密市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條例》審議通過,于2019年12月批準執(zhí)行對“左公柳”等文物的保護傳承、管理利用作出具體規(guī)定,為古樹保護提供了法治化保障。
數(shù)百年來,人們不僅為“左公柳”扎根漠野的頑強精神叫好,更為左宗棠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操所感動。近年來,通過宣傳教育,更多人已經(jīng)行動起來,為保護好西北天際這一抹生命之綠而執(zhí)著努力。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李慧、吳春燕、崔志堅、趙秋麗、馮帆、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任曉盈、張緒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