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國故城遺址考古新發(fā)現一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新華社濟南10月11日電(記者張昕怡)記者10日從山東大學獲悉,邾國故城遺址考古新發(fā)現一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初步判斷該建筑始建于戰(zhàn)國,為邾國工官府邸。
邾國故城遺址位于山東省鄒城市,是東周時期邾國的都邑和秦漢時期鄒縣縣治遺址,遺址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東周時期邾國宮殿區(qū)、貴族墓葬區(qū)、青銅器作坊區(qū)分別位于城內中部偏北、北部和西南部,此外,城內南部和城外西部還發(fā)現此階段的居民區(qū)與墓地。秦漢至魏晉時期,城內中部偏北為秦漢時期的鄒縣官署區(qū),城內南部、西南部均成為普通居民區(qū),城外西部仍為居民區(qū)和墓地。
2022年以來,考古人員重點對城內中部偏北處進行了發(fā)掘,揭露出一處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面積宏大、結構完整,柱礎、檐柱、散水、庭院、門塾、道路、活動面等保存較好,初步判斷該建筑始建于戰(zhàn)國,為邾國工官府邸,后在秦漢時期作為縣衙使用。
據介紹,在建筑基址周邊的灰坑、灰溝中集中出土封泥821枚、陶文243枚,以“騶丞之印”“騶亭間田宰”等內容為多,還包括鄒縣下屬多個鄉(xiāng)印、庫印,以及周鄰十余個縣的縣丞之印,年代涵蓋秦代、西漢至新莽時期。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路國權認為,邾國故城考古新發(fā)現揭示了東周時期邾國都城向秦漢縣治轉變過程中城市面貌的變遷,是我國從東周時代諸侯并立走向秦漢大一統(tǒng)王朝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珍貴縮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