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提案不是為了上熱搜
“建議所有單位都拿出崗位給大學生”“建議保障農村婦女土地權益”“建議增加二孩三孩父母稅收抵扣額”“建議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提案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提案將個稅起征點提高至1萬元”……隨著中國進入“兩會時間”,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提出的建議與提案,在網上頻頻引發(fā)關注。
細數(shù)引發(fā)關注的這些建議提案,可以從中總結出兩重屬性:首先,這些建議提案基本都與民生相關,貼近普羅大眾的日常生活,可謂直擊社會痛點;其次,與這些建議提案相關的問題,在過去一年里已被反復討論,形成了呼吁有關部門積極采取對策的輿論聲浪。
建議提案引發(fā)關注固然有其積極意義,但“上熱搜”從來不是代表委員積極履職、獻策建言的目的。
當代表委員提出有價值的觀點時,基于傳播規(guī)律,輿論的聚光燈自然會指向他們。不過,能否把準社會脈搏,提出可行方案,推動好政策落地實施,進而解決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真問題,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對一份建議提案而言,其社會討論度的高低,與其水平質量并不必然相關,但也并非毫無聯(lián)系。
一方面,一份建議提案能引起廣泛的討論乃至爭議,說明它觸及了某些真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老生常談,長期未能得到根本解決,也可能新近出現(xiàn),具有采取對策的迫切性。
另一方面,提出問題只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針對具體社會問題,要找出最優(yōu)解決方案,既需要解放思想,大膽假設,也需要步步為營、小心求證。
對于一份建議提案的可行性,無論是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還是接收提案建議的有關部門,都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自代表委員的“好主意”,需要經過謹慎論證、得到完善和打磨,才能升級為解決問題的“金鑰匙”。
有些提案建議既受輿論歡迎,也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能很快就能落地實施;也有一些提案建議雖然呼聲很高,但實施條件尚不成熟,需要社會保持耐心和定力;還有一些提案建議,可能未曾引發(fā)公眾關注,卻字字珠璣、別具洞見,值得有關部門認真參考。說到底,只要有利于國計民生、服務于人民利益,不論是否引發(fā)廣泛關注,都是好建議、好提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