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積石山:“抗震前線110”點亮希望之光
寒冬臘月,北風凜冽,氣溫驟降,隴原大地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
在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大河村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上,一排排整齊有序的活動板房內卻暖意融融,板房上空炊煙裊裊升起。
“來,來,這邊坐,喝茶?!?月23日,《法治日報》記者與永靖縣公安局“抗震前線110”民輔警走進馬萬忠的“新家”時,他正在喝茶,看見我們后,起身熱情招呼著。
“我知道你們是新輪換值守的警察,有你們在,我們很安心?!瘪R萬忠張羅著給我們倒茶。
今年75歲的馬萬忠是大河家村四社村民,因患有疾病,行動不太方便。按照“抗震前線110”工作要求,負責該片區(qū)的第二批輪換民警崔生旭、孫樹一、王玨專程來到他家里走訪,這讓馬萬忠一家很受感動。
2023年12月18日夜晚發(fā)生的6.2級地震,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是受災最為嚴重的鄉(xiāng)鎮(zhèn)之一。
地震發(fā)生后,甘肅公安機關在大河家鎮(zhèn)等131個集中安置點設立“抗震前線110”,實行24小時勤務模式,全面開展“千警進萬家”活動。
“抗震前線110”民輔警在安置點常態(tài)化進行災情排查、群眾安置、道路保通、治安防控、秩序維護、調解糾紛、心理疏導等工作,把新時代“楓橋經驗”踐行在震區(qū)重建家園第一線。
地震發(fā)生時,馬萬忠家的房屋在劇烈的搖晃中全部坍塌,他和同村村民一起被及時轉移到大河村的臨時安置點。
在這里,他們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救助,生活所需的各類物資源源不斷送到他們手中。
地震已過去一月有余,受災群眾都已妥善安置。雖已數九寒天,但每一間板房里,村民一家人圍爐而坐,烹茶煮飯,寒冷的冬日里充滿了暖意。
群眾集中安置點的每一個“抗震前線110”警務室都顯得格外醒目,警旗飄揚,警燈閃爍,民輔警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個安置點之間,守護群眾安寧。
“‘抗震前線110’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的好鄰居。看見警燈,咱心里就踏實、暖和?!贝蠛蛹益?zhèn)陳家村安置點的村民馬大爺深有感觸。
日前,永靖縣公安局按照“先進駐、后撤出”的原則完成第二批支援警力輪換,為幫助第二批支援警力盡快適應工作環(huán)境,依據“抗震前線110”警務室工作職責,講解政策、傳授經驗、教會方法,把社情民意、警務裝備、賬本臺賬一一交接。
第二批帶隊負責人、永靖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孔維榮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明確責任,細化分工,詳細安排“抗震前線110”各項工作流程和任務要求,各片區(qū)“抗震前線110”警務室迅速轉變角色,投身到治安巡邏、走訪入戶、隱患排查、服務群眾等工作中。
“這是四社的社情巡防日志,記錄的都是挨家挨戶寫出來的任務臺賬,交給你熟悉熟悉,重點關注一下馬萬忠的情況?!贝奚駨牡谝慌窬种薪舆^記錄本后認真翻閱著。
“我們剛來這里,主要是走走看看,煤炭生爐子,注意屋里的空氣流通,特別是晚上要千萬提防一氧化碳中毒。”在馬萬忠家的板房里,崔生旭不斷叮囑著。
馬萬忠說,震后第二天,村里發(fā)放救災物資,他和老伴年齡大了,腿腳都不靈便,是民警幫他們搬運物資、搭建帳篷、架火爐,當天就住進了帳篷。
“我一直想請他們來家里坐坐,吃頓飯?!瘪R萬忠感激地說,“民警白天黑夜地巡邏站崗,調解鄰里矛盾,很辛苦?!?/p>
走訪中,每個片區(qū)民輔警都深入村民家中,拉家常、問冷暖,了解掌握人員狀況、家庭情況,傾聽群眾心聲,登記梳理“急難愁盼”問題,鼓勵他們堅定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
“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這一幕溫馨的畫面出現(xiàn)在積石山縣高李村安置點,臨夏市公安局支援民警馬孝明利用工作間隙,帶領安置點小朋友們玩起了丟手絹游戲。
冬日的暖陽下,一座座板房有序地矗立著。在這春天即將來臨的寒冬里,每個人的心中都孕育著向陽而生的力量。
記者手記
一個多月前的地震襲擊了積石山,災難無情,人間有愛。時光荏苒,無數愛心匯聚,共同幫助受災群眾度過嚴寒的冬日。
在這段日子里,那些身穿藏藍制服的“抗震前線110”民輔警始終堅守在救援一線,當好災區(qū)群眾的“守夜人”。他們置個人安危于度外,全力以赴確保受災群眾的溫暖和安全。無論是救援物資的發(fā)放,還是災后重建的工作,他們都竭盡全力,展現(xiàn)了警民之間的魚水情深。
正是這份堅韌與關愛,溫暖了積石山的每一個角落,點亮了重建的希望之光。
□ 本報記者 趙志鋒(法治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