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觸網(wǎng)”低齡化,如何科學應對
編者按
作為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原住民”,許多學齡前兒童(3—6歲)早早接觸、使用或擁有了手機、平板電腦、兒童手表等移動終端,在享受愉悅便利的同時,更面臨著視力下降、網(wǎng)絡依賴與不良信息侵蝕等問題。當前,我國學齡前兒童手機等移動終端使用現(xiàn)狀如何?家長對孩子使用移動終端的管理與干預是否到位?對此,光明日報記者聯(lián)合有關專家,面向全國31個省區(qū)市學齡前兒童家庭展開抽樣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25020份;此外,又對北京、浙江、重慶等多地學齡前兒童及家長進行訪談,深入了解當前學齡前兒童移動終端使用狀況及家長隱憂,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應對這一問題的對策建議。
1.現(xiàn)狀:學齡前兒童“觸網(wǎng)”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
一根稚嫩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嫻熟地劃過一道道弧線,一則則短視頻隨之閃現(xiàn),一雙童真的眼睛緊緊盯著這五光十色的畫面,而屏幕前的這個孩子,還是個正在上幼兒園的3歲小朋友……
隨著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與移動終端的普及,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學齡前兒童的家庭里。
“我女兒4歲了,每次拿著手機刷短視頻、玩游戲,一玩就是2小時。我想要拿下手機,她就大哭大鬧拒絕?!北本┦忻裢觖愂挚鄲溃芟M惺裁崔k法能讓女兒放下手機……
平板電腦、手機玩得早、放不下,這成為許多學齡前兒童家庭共同的煩惱。調查顯示,學齡前兒童移動終端使用情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觸網(wǎng)”呈現(xiàn)明顯低齡化趨勢。調查顯示,70.4%的學齡前兒童已經(jīng)開始接觸并主動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在這七成已經(jīng)使用移動終端的學齡前兒童中,最早接觸移動終端的時間集中在3周歲,占到34.53%;4周歲開始接觸并使用的,占到21.13%。
另外,在“觸網(wǎng)”的孩子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專屬設備。其中,擁有率最高的是平板電腦(18.7%),其次是兒童手表(18.25%),再次是手機(14.39%),擁有其他設備的占4.77%。
一位媽媽說起自己5歲兒子結識手機這個“玩伴”的過程:孩子的第一次遠距離爬行,是從大床的一個角爬到另一個對角,吸引他的是一部播放著兒歌視頻的手機;當他能自己坐在寶寶椅上吃飯了,手機內(nèi)的短視頻就成了老人們喂娃的超級幫手,小胖手滑動屏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孩子從小就對手機非常熟悉,使用起來也是自然而然。
看動畫、刷短視頻是最主要需求。調查顯示,學齡前兒童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參與的活動項目較為豐富。在已經(jīng)“觸網(wǎng)”的孩子中,有68.47%會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看動畫片,位居首位;緊隨其后,有41.18%的孩子會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刷短視頻;再次是拍照、拍視頻(25.7%)。此外,上在線課(19.54%)、學習手工制作(18.84%)、打游戲(17.6%)等也是兒童使用移動終端的重要內(nèi)容??梢钥闯觯謾C等移動終端為學齡前兒童的娛樂生活提供了便利。
在北京一家游樂場,記者看到一個男孩正在用手機刷短視頻。20分鐘過去了,男孩的眼睛還緊緊盯著手機屏幕。向家長詢問孩子的年齡時,他說:“孩子5歲多了,正上幼兒園大班,平時一抓到手機就要看,一看就停不下來?!闭f到這里,家長一臉無奈。
移動終端使用時長總體可控。在訪談中,不少家長談及孩子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的問題。從數(shù)據(jù)來看,在已“觸網(wǎng)”的孩子中,各類移動終端每天使用總時長能控制在30分鐘以內(nèi)的占到59.31%,30~60分鐘的占到30.79%,超過60分鐘的占到9.9%。在單次使用時長的調查中,40.68%的孩子單次使用時長控制在15分鐘以內(nèi),42.45%的單次使用時長在15~30分鐘,16.86%的單次使用時長超過30分鐘。超過半數(shù)的孩子能在與家長約定的時間立刻停止使用移動終端,近四成孩子大部分時候能如約停止使用,僅有1.81%的孩子基本無法照辦。
在管理孩子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方面,很多家長反映,靠著“軟硬兼施”,可以把手機從孩子手里拿下來。比如,在看動畫片時,先跟孩子說好能看幾集、多長時間,定好規(guī)矩,一旦到時間了,無論孩子怎么哭鬧都不妥協(xié)。跟家里老人也講好,做到行動一致。幾次下來,孩子即使噘嘴也會照辦,再之后就成了習慣,也就不哭鬧了。
2.成因:兒童成長環(huán)境變化,家長高質量陪伴不足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帶來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已達10.67億,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達75.6%,其中手機網(wǎng)民規(guī)模為10.65億,網(wǎng)民中使用手機上網(wǎng)的比例為99.8%。當下,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與移動終端的應用,幾乎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學齡前兒童自出生起,便很難避免與手機等移動終端有著或被動或主動的接觸。
“過去老人擰開收音機給孩子聽故事,打開電視給孩子放動畫片,現(xiàn)在通通可以用手機、平板替代了?!眹鴦赵簨D兒工委兒童工作智庫專家宗春山說。相比圖書、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介,移動終端能為孩子提供聲光電影音的強烈刺激,同時各類資源方便易得,無論是兒歌音樂、動畫片還是早教課,都一應俱全。加之操作簡單上手、適應場景豐富,自然而然成為家庭育兒的重要工具。
父母在兒童成長早期缺少高質量陪伴。調查顯示,有12.6%的家長會經(jīng)常主動用手機“陪伴”孩子,有68.75%的家長偶爾用手機“陪伴”孩子,僅有18.66%的家長從來不用手機“陪伴”孩子;有六成多家長會讓孩子瀏覽自己的手機。此外,還有30.43%的家長選擇讓孩子用手機等移動終端伴聽入睡,代替?zhèn)鹘y(tǒng)的父母講故事哄睡。
不少父母因為忙于工作,習慣用手機替代自己“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缺少高質量的陪伴、缺乏親情與溝通,對電子設備越來越依賴。這種替代性“陪伴”,實質上阻礙了孩子的身心發(fā)展。
宗春山說:“國際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孩子對父母早期依戀關系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好的依戀關系,第一能給孩子安全感,第二會刺激孩子大腦神經(jīng)的發(fā)育,第三也會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倍檬謾C“代替陪伴”,不利于依戀關系的培養(yǎng)。
家庭成員缺乏對孩子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科學管理。“孩子從3歲就開始使用手機。最開始是大人主動拿給孩子玩,為了哄孩子,也為了給家長騰出一些時間,這一玩就停不下來了,很快變成了孩子主動找手機、要手機?!辈簧偌议L在孩子接觸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最初階段,沒有堅持做好使用強度的管理,導致孩子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
此外,很多父母和長輩在孩子使用手機等行為的管理尺度上存在明顯分歧。例如,一些父母覺得孩子玩了半小時,該停下來了,但老人往往愛孫心切,覺得“再玩會兒也沒關系”。父母試圖說服孩子交出手機的過程中,家里的老人往往出面阻攔,甚至雙方產(chǎn)生爭吵?!懊棵窟@個時候,孩子更要執(zhí)意玩?zhèn)€夠。”一位家長說。
3.困擾:過早“觸網(wǎng)”,多維度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調查顯示,對于學齡前兒童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家長有著諸多擔憂。
擔心影響視力。調查顯示,對于孩子過早接觸手機等移動終端,有91.09%的家長擔心孩子的視力受到影響。采訪中,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孩子現(xiàn)在4歲半,每天去戶外運動兩個小時,體檢時卻被告知遠視儲備消失。”這位家長在震驚之余,回想了可能導致孩子視力下降的原因,就是家里老人經(jīng)常給孩子玩手機,對于孩子刷短視頻、看動畫片,沒有嚴格控制。這樣的情況在學齡前兒童中并非個例。根據(jù)國家衛(wèi)健委2021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2020年各地6歲兒童近視率均超過9%,最高可達19.1%;在幼兒園6歲兒童中,有1.5%為高度近視。
擔憂陷入網(wǎng)絡依賴。調查中,有62.09%的家長對于孩子使用移動終端可能導致網(wǎng)絡依賴表示了擔憂。在訪談中,不少家長反映,孩子總是見縫插針地玩手機?!俺燥堉耙妫笕艘徊涣羯駴]看好,就偷偷拿著手機刷短視頻、玩游戲,甚至上廁所時都提出要玩。”專家表示,面對孩子過度依賴手機,家長如果缺乏科學引導,一味批評、指責甚至生硬阻撓,很容易激化親子矛盾,導致親子關系惡化,適得其反。
接觸不良信息。調查中,有42.02%的家長表示擔心孩子接觸不良信息。一位5歲孩子的外公告訴記者,他在和孩子一起刷短視頻時遭遇過“措手不及”的情況:“有一次,我給外孫看越野車爬陡坡短視頻,一分多鐘的長度,在最后車輛接近坡頂?shù)臅r候,視頻中現(xiàn)場圍觀的人卻爆出粗口。這讓我驚出一身冷汗?!贝送?,不少孩子刷短視頻時使用的是大人的手機,算法推薦視頻內(nèi)容時難免出現(xiàn)一些不適合少兒觀看的內(nèi)容,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
專注力下降。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34.47%的家長擔心孩子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會導致專注力下降。“手機上的視頻、動畫刺激是非常強烈的,變換快,色彩豐富,并伴隨音樂節(jié)奏,長期接受這樣刺激的孩子,等上了小學,再面對教室里老師的授課時,不容易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就像一個吃慣了添加多、味道重飯菜的人,再讓他適應清淡健康的食物,難度可就大多了?!弊诖荷奖硎?。
4.求解:網(wǎng)絡時代,引導孩子與電子設備和諧共處
“21世紀是網(wǎng)絡和科技的時代,所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孩子,都是網(wǎng)絡時代的‘原住民’,他們從出生伊始就面臨著挑戰(zhàn)——既要用好這些網(wǎng)絡設備,又要能夠在網(wǎng)絡的叢林中保持獨立的自我,不能迷失方向?!笔锥紟煼洞髮W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黃翯青表示。
家長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將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到實處。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說:“家庭教育促進法將育兒這件傳統(tǒng)‘家事’從法律層面上升為‘國家大事’,需要每一個家庭認真學習落實??茖W認識、有效處理兒童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問題,涉及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則。家長要樹立‘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起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要不斷提高認識,強化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中提供的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可為家長提供參考,比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等原則和‘相機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潛移默化,言傳與身教相結合’等具體方法。”父母應主動學習科學育兒知識,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合理安排學齡前兒童鍛煉、休息、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在合理的使用中,讓孩子科學認識移動終端的利弊。父母應作好表率,避免在家中過度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在選擇兒童課外興趣課程時,更多采用現(xiàn)場學習方式,減少對在線使用的依賴。
家長要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帶領他們親近自然,減少對于移動終端的陪伴依賴。每天盡量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聆聽孩子的心里話,陪伴其閱讀、玩耍。利用休息時間,帶孩子走出家門,在奔跑嬉戲中融入自然山水,沐浴陽光健康成長。設計豐富多樣的兒童游戲,讓孩子更多體驗美好、快樂、真實的生活場景,以此抵消對手機和虛擬世界的過度迷戀。
科學對待移動終端,“管控使用”與“合理利用”相結合。一方面,家長對學齡前兒童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既不能放任失管,也要避免方法粗暴。不建議家長通過強制搶奪、物理屏蔽的方式,完全斷絕孩子與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接觸。應通過溝通、商議、引導,與孩子訂立“使用規(guī)則約定”,鍛煉孩子從小養(yǎng)成守約、自律的好習慣。另一方面,移動終端里的動畫片、游戲、短視頻等內(nèi)容,可成為家長開展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抓手、助手,而不是對手、敵手。家長要自覺學習相關知識,并結合家庭、孩子的具體情況付諸實踐。
可從時間和內(nèi)容兩個關鍵點,對學齡前兒童使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進行管理。時間,指的是每天總使用時長和每次使用時長,建議總時長控制在15~30分鐘以內(nèi),單次時長5~15分鐘以內(nèi)。內(nèi)容,即孩子通常使用手機觀看、參與的內(nèi)容,如動畫片、短視頻、網(wǎng)課等。其中動畫片建議轉到電視或投影儀上觀看,更有利于視力保護;短視頻的觀看要抓住“一限一供一看一聽”:一限,限單次時長;一供,主動提供科學健康的內(nèi)容;一看,經(jīng)常查看孩子正在觀看的內(nèi)容;一聽,多聽孩子聊看過的短視頻等內(nèi)容。如此一來,孩子可以建立起用時上限的概念,家長也對孩子使用移動終端的內(nèi)容心里有底。
幼兒園作為學齡前兒童的教育主體之一,要做到科學引導。一方面,通過游戲、課程、活動,幫助孩子科學認識手機等移動終端。在幼兒園教學中,要自覺減少屏幕的使用強度,減少各類作業(yè)對手機的使用。另一方面,通過家長會、家長沙龍、家長個案咨詢指導等途徑,指導家長處理好孩子與手機的關系,遵循“可控不可怕、放開不放任”的原則,依據(jù)兒童發(fā)展發(fā)育的科學原理,幫助家長和孩子一起解決難題。
社區(qū)作為家庭生活的棲息地,要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社區(qū)應發(fā)揮貼近性、經(jīng)常性、熟悉性、多樣性等優(yōu)勢,開展豐富多彩的鄰里專題研究、社群論壇分享、親子情景游戲等活動,形成家長多陪伴孩子、孩子與手機健康相處的良好氛圍。對個別家庭學齡前兒童教育存在的特殊困難,社區(qū)要本著兒童保護的原則,給予適度、必要的幫助和干預。
社會層面,群團組織要為家庭教育提供保障,早教機構等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教育、衛(wèi)生、婦聯(lián)、關工委等部門應投入足夠的力量,高度重視學齡前孩子使用移動終端的現(xiàn)象與趨勢,注重調查研究,幫助家長更新理念、提升能力。社會各界應科學、客觀、全面地看待學齡前兒童的手機使用,切忌全面否定,不以極端個案替代社會整體情況,而是應嚴謹分析、科學論證。市場監(jiān)管機構要加強有效監(jiān)管,督促各類早教幼教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者、經(jīng)營者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不能只為盈利,生產(chǎn)、銷售不利于學齡前兒童身心健康的電子產(chǎn)品。
?。ū菊{查的問卷設計、發(fā)放及數(shù)據(jù)分析由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朱煦與本報記者唐芊爾共同完成)
?。ㄓ浾?唐芊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