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戲劇院緣何好戲頻出
光明日報記者 韓業(yè)庭 周仕興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全國政協京昆室成員侯露原本在安徽休假。在聽說廣西戲劇院要在北京演出彩調劇《新劉三姐》后,她立刻取消休假,從安徽趕回北京看戲。
《新劉三姐》在北京參加了由文旅部、北京市共同主辦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yōu)秀劇目展演。這次展演,多數是一個省出一部作品,而廣西戲劇院一個院團就呈現了三部作品。除了參加展演的彩調劇《新劉三姐》《木匠哥的鋼琴夢》外,桂劇《花橋榮記》以小劇場演出的形式跟北京觀眾見面。
“一個劇院同時帶三部作品進京演出,這是極少見的?!焙盥陡锌?,“不僅如此,這些年,廣西戲劇每次進京總會刮起一股追劇旋風。”“這樣的成績在業(yè)界是不多見的,這也形成了大家關注的‘廣西戲劇院現象’。”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呂育忠說。
一切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后都有必然的規(guī)律。近日,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聯合舉辦新時代廣西地方戲曲發(fā)展研討會,共同總結近年來廣西“好戲連臺”的經驗。
選對人: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追逐名編名導
據呂育忠觀察,近些年,舞臺藝術領域過于追逐名編名導,導致部分名編名導被過度“透支”。一些編劇導演為了趕進度,淪為“百度編劇”“飛機導演”——劇本素材從網上找,導戲三天換一個地方。
“劇院搞創(chuàng)作請人,一定要找對的,而不要總是找貴的。”呂育忠說。
作為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院團,廣西戲劇院資金算不上充裕,但他們把有限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請最適合的人。
導演宮曉東就是這樣一位“適合的人”。他創(chuàng)作時,從來不愿為眼前所惑,不想追逐所謂的熱點。過去幾年,宮曉東為廣西戲劇院排演了4部優(yōu)秀作品——壯劇《百色起義》《蒼梧之約》和彩調劇《新劉三姐》《木匠哥的鋼琴夢》,獲得了文華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大獎,每部作品都能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共情。
走對路:
挖掘傳統經典,改編優(yōu)秀劇目
當下的舞臺藝術領域,存在不少錯位創(chuàng)作現象,有的院團放棄自己的優(yōu)勢和傳統,盲目投入新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有的熱衷于當地名人題材創(chuàng)作,不管有無戲劇性。
“廣西戲劇院沒有盲目跟風,而是扎實做好挖掘傳統經典和移植改編優(yōu)秀傳統劇目工作,由此為新作品的藝術創(chuàng)新,打下了堅持基礎。”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說。
誕生于1958年的《劉三姐》是廣西彩調劇的經典,“劉三姐”由此成為廣西重要的文化符號。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劉三姐文化?廣西戲劇院首先對老作品進行復排。
“在復排的過程中,我們讓青年演員了解了歷史和傳統,也從經典中汲取到豐富的營養(yǎng)?!睆V西戲劇院院長龍倩說。近年來,廣西戲劇院復排了多達29部傳統經典劇目,包括壯劇《歌王》《寶葫蘆》《百鳥衣》,桂劇《梁?!贰段鲙洝贰肚叵闵彙?,彩調劇《五子圖》《換子記》《哪嗬咿嗬嗨》,京劇《紅燈記》《紅色娘子軍》《沙家浜》等。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才有了包括彩調劇《新劉三姐》《木匠哥的鋼琴夢》在內的21部大型新創(chuàng)劇目的誕生。
“文化是一條河,它從過去流到現在,從現在流向未來?!敝袊鴳蚯鷮W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傅謹指出,包括戲曲藝術在內的所有文化藝術,都需要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而以廣西戲劇院為代表的廣西戲曲界,之所以成為全國戲曲藝術發(fā)展的高地,就是因為走對了上述這樣一條傳承發(fā)展的道路。
多演出:
實現廣西舞臺有戲,群眾身邊有戲
很多文藝院團都有這樣一個夢想:擁有自己的劇場。那是因為有劇場,才有舞臺;有舞臺,才有演出;有演出,才能推動劇目創(chuàng)作和人才培養(yǎng)。
近些年,僅廣西戲劇院10年間就新創(chuàng)了21臺大型劇目,復排和傳承了29部劇目,移植和學習了4部劇目,其中兩部作品榮獲文華獎、兩部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三部作品連續(xù)三年分別入選國家舞臺藝術重點創(chuàng)作扶持工程、三部作品同時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百年百部”重點扶持項目、十六個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有了好戲當然還需要舞臺。當很多劇院連一個劇場都沒有時,廣西戲劇院已經擁有兩個劇場。有了劇場,就能持續(xù)為群眾演出。龍倩介紹,十年間,廣西戲劇院共開展文化惠民演出4200余場,觀眾超過310萬人次。通過這些演出,培養(yǎng)了人才,打磨了作品,從而讓廣西“好戲連臺”。
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鄭藝介紹,近年來廣西文化和旅游廳實施“廣西有戲”品牌戰(zhàn)略,規(guī)劃實施“舞臺藝術源頭創(chuàng)作引導工程”等7大工程以及“舞臺藝術精品劇目演出推廣計劃”等16個專項行動計劃,構建了全區(qū)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的閉環(huán)扶持體系。通過這些努力,實現了廣西舞臺有戲、廣大演員有戲、群眾身邊有戲,提升了“廣西有戲”的品牌影響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