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替孩子游戲升級,親子關系的另一種解法
作者:熊志
近日,一個名為《退網(wǎng)一年,我媽把我的號干到了119級》的視頻登上多個平臺的熱搜榜,讓人們對親子關系有了新的思考:不禁止、甚至跟孩子一起玩游戲是父母對孩子的放縱還是理解?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是否有了種新的“打開方式”?
很多網(wǎng)友在視頻下留言,對UP主能有這樣的媽媽表示羨慕。此事之所以能引發(fā)共鳴,正是因為這位媽媽在對待孩子玩游戲方面提供了更加開明的“解法”:與其視其為洪水猛獸,不如疏堵結合,在理解甚至代入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正面的引導。
雖然是個案,但這一例子確實能反映看待游戲的代際差別。就像媒體調查顯示的,當被問到該不該禁止孩子玩手機、玩游戲時,70后的父母認為應該禁止的更多,而80后及更年輕的父母態(tài)度則更寬容。
對于80后、90后父母來說,他們的成長階段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游戲的接觸門檻大幅度降低。特別是對很多90后來說,哪怕現(xiàn)在年及而立,有了孩子,玩游戲可能也是他們自己重要的興趣愛好。在這點上,他們和他們的子女,可能有著高度的興趣同頻。作為第一代玩游戲的孩子,當80后、90后成為父母,在處理孩子玩游戲的問題上,可能不同于父輩,而是更加開明,甚至會將游戲當成親子互動的項目,和孩子一起上陣“殺敵”。
不再一刀切地禁止,這種代際觀念的變化,絕不僅僅是因為年輕父母“我玩所以孩子也可以玩”,否則自己玩游戲難以建立“合法性”,更重要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網(wǎng)絡游戲不是洪水猛獸。
并且,在80后、90后身上,這一結論已經得到了印證。他們從小生活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被各種游戲包圍,但沒有因此而墮落不堪,父母輩們曾憂心忡忡的“一代人被網(wǎng)絡游戲毀掉”的局面,同樣沒有出現(xiàn)。
當然,游戲成癮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本質上它的根源在教育,游戲只是誘因。那些游戲成癮的少年,有太多都是家長疏于管教、疏于陪伴,孩子只能在游戲中尋找樂趣。而為了防止孩子沉迷,有的家長簡單粗暴禁止孩子碰手機,其實只是壓抑了其天性,孩子還是會偷偷找渠道玩。還有的家長還將孩子送到一些所謂的戒網(wǎng)癮中心,結果變成了對孩子身心的摧殘。這些選擇雖然無奈,但本質都是一種偷懶、錯誤的教育方式。
母親替孩子升級打游戲的案例至少說明,游戲也能成為親子交流、互動的一種工具,能幫助家長走進孩子內心。在承認游戲是一種正常娛樂的前提下,再去和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合理地安排游戲時間,這樣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
事實上,這些年來,游戲行業(yè)同樣在逐漸規(guī)范化,實名制、防沉迷等各種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機制逐漸完善,青少年觸網(wǎng)越來越容易,但保護措施越來越牢了。而且,游戲正在朝著產業(yè)化的方向邁進,電子競技重要競賽項目,圍繞游戲還衍生出一些《職業(yè)分類大典》收錄的正規(guī)職業(yè)。隨著游戲技術的發(fā)展,包含了人文啟發(fā)、歷史知識、科學常識、美術音樂啟迪的游戲也不斷出現(xiàn)。
網(wǎng)絡游戲,乃至整個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斷發(fā)展,提醒家長們改變觀念,要警惕沉迷,但也不必污名化,視其為洪水猛獸。把它當成一項普通的娛樂活動,理解但不縱容,寬容但不放任,疏堵結合,其效果要遠遠比一刀切禁止要好得多。(熊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