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网站在线在线观看,久久不射视频,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红杏,国产不卡影院,中文字幕丰满熟妇在线视频,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无码,成人a一级毛片免费看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城市 讓人與自然更親密

發(fā)布時間:2023-10-31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家學思】

  作者:呂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京大學生態(tài)研究中心教授)

  今天,人類的足跡遍及世界,改變著土地和海洋的面貌。與此同時,物種正面臨著第六次大滅絕的危險。據(jù)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報告顯示,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和物種瀕危的程度在1950年以后大幅度上升,其中珊瑚礁最為明顯,這和全球氣候的變化有強相關性。而不可持續(xù)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方式也讓人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以聯(lián)合國召開的一系列環(huán)境會議為契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認。199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和《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設立;202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二階段會議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提出了在2030年之前扭轉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的全球行動目標。

  目前,一些自然保護地身居遙遠的大山中和廣闊的海洋里,遠離人類活動,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多樣性。但我們應認識到,自然既在遠方,也在我們身邊,人類的棲息之所也應是其他生命的宜居之地。在人類聚居的城市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以及不斷涌現(xiàn)的自然化改造,不僅可以為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提供生存空間,也可以讓人們從中受益,比如身心更加健康、社會關系更加和諧,能夠塑造有韌性、自信的城市文化。

  2010年,在日本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提出了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2020年目標,其中就包括“其他有效區(qū)域保護措施”(以下簡稱“OECMs”)。OECMs的主體功能可以不是保護,而是生產或居住,同時能夠起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期作用,因而更具有包容性,門檻更低,便于多人參與。實際上,中國已經有一些潛在的和已經開展的OECMs,包括生態(tài)紅線、社區(qū)保護地、志愿性保護地、自然友好農田等,當然還包括城市的近自然綠地。因此,像北京、深圳這樣的超大型城市也肩負著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

  農田和城市處在水熱條件優(yōu)良的地理區(qū)域內,生物多樣性原本是豐富的,人類的到來占據(jù)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但我們要相信,只要有條件,生物多樣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得到恢復,因此我們應該把城市和農田作為OECMs的潛在候選地,推動生產、生活、消費、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升級,從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恢復城市生物多樣性,需要重視和保留天然棲息地。如今,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已經提倡將一定比例的城市綠地“留野”。所謂“留野”,就是讓這些城市綠地自然生長和演化。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需要保持一些耐心,不過度干擾動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不大量使用殺蟲劑等,營造食物網,讓人和野生動植物共享一個空間。

  同時,我所在的北京大學校園正是恢復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校園當年按照中國園林風格建造,校園里的植物全部是由教授們在北京周邊地區(qū)采集的本土植物。經過100多年的恢復,校園里植物種類達到600多種,有200多種鳥類在校園里生活,另外還有幾十種昆蟲和獸類在這里棲居。200多種鳥是什么概念?中國有1400多種鳥,其中大約七分之一的鳥類可以在北大校園內找到。在城市化進程中,這座擁有超過5萬人的校園為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了可供借鑒和推廣的模式。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中,可以有更多高校校園、居民小區(qū)、商業(yè)附屬綠地等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管理的工作中來。

  當然,城市生物多樣性恢復還面臨幾個關鍵問題,我們統(tǒng)稱為“綠而不活”的問題。比如原生森林和濕地棲息地被占用、開發(fā),因而變得破碎化;人工修復自然生態(tài)空間的時候,忽視草地、濕地、農田等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方,導致物種和生境單一;傳統(tǒng)綠地管理缺乏生態(tài)標準等。一些我們認為好看的環(huán)境,也許并不是自然的,也并不適合動植物生存;而一些看起來并不好看的雜草地或者季節(jié)性池塘,可能會被定期清理,但也許在野生動物眼中卻是怡然自得的棲息地。

  可喜的是,在各地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及推動下,動物回歸城市的現(xiàn)象也逐漸多了起來。近年來,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團隊在北京參與“北京城市生物多樣性恢復與公眾自然教育示范項目”等保護和恢復項目,案例涵蓋城市及周邊生態(tài)系統(tǒng)。比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在自然保護機構的建議下,嘗試利用“留野”和近自然的管理措施進行保護。通過在綠地與濕地中實施“灌叢補植”“不掃落葉”“蘆葦輪割”等措施,公園的灌草和濕地多樣性得到提升,既吸引了各類傳粉昆蟲,又留住了鳥類與小型獸類的生存空間。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還與北京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qū)及本地農民合作社合作復耕了一片農田,為灰鶴等候鳥保留了在京為數(shù)不多的越冬食源地,探索了人類生產生活與生物多樣性共存的可能性。

  在城市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過程中,公眾如何更好地參與?首先,還是要從價值觀和理念入手,在充分理解“生命的基石理應優(yōu)先于盈利”以及“自然是經濟的中心”的生物多樣性價值觀的基礎上,選擇綠色的、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杜絕過度消費以及鋪張浪費,對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負責任。此外,業(yè)余時間應多參與自然教育活動,關心城市與生物多樣性的共同發(fā)展。未來在我們每個人手中,如果城市居民都和身邊的鳥類、昆蟲等野生動物和諧相處,大家最終都會從中受益。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31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