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吉林秸稈綜合利用見聞
5月下旬,東北春耕春種接近尾聲,松嫩大地上一片新綠。近年來,吉林省在全省范圍內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一邊推進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一邊發(fā)展燃料化、飼料化等秸稈利用新業(yè)態(tài),肥了黑土地,富了農戶家。
“懶漢種地”,不收秸稈
種地不用收秸稈——放在幾年前,在吉林省許多農戶的眼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隨著保護性耕作模式的推廣,這一“天方夜譚”漸漸變成了現(xiàn)實。
松原市寧江區(qū)伯都鄉(xiāng)農民孫凱說:“按以前的評價標準,春耕時候,看誰家能干又勤快,就看看他家地里干不干凈。但這幾年,‘懶漢種地’越來越流行?!?/p>
農民們所說的“懶漢種地”,指的就是保護性耕作。秋天不收秸稈,春天不燒秸稈,種玉米時不滅茬、不打壟,直接在鋪滿秸稈的地里播種。
切斷秸稈、挖開土壤、放進種子、壓實土層……免耕播種機以10公里的時速駛過,復雜的播種動作一氣呵成?!昂谕恋厣细伞C花活’,耕種效率大大提高。”吉林省雙遼市宏野農機種植合作聯(lián)社理事長金鐵英說。
通過財政補貼、試點推行等方式,吉林在全省推廣保護性耕作。從“推著走”到“自己走”,從免費作業(yè)“沒人理”到有償服務“排長隊”,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青睞“懶漢種地”。2019年,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突破1000萬畝,今年預計達到1800萬畝。
黑土變厚,產量增長
保護性耕作能讓秸稈腐爛在地里,增加土壤有機質,既保護了黑土地,又能提高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前幾年土質發(fā)干,經過幾年秸稈還田,土壤濕潤度增加了,肥力也變大了?!彼稍薪鹎飯@合作社社長李國臣說,“鐵鍬鏟下去,能看到的蚯蚓越來越多?!?/p>
李國臣和社員們從2015年開始實施保護性耕作,他掐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幾年下來,耕作層變厚了5厘米,每公頃化肥用量減少了200公斤、增產玉米2000公斤。
位于吉林西部的雙遼市氣候干旱,沙性土壤約占耕地面積80%?!按焊娒缛窒病薄數剞r民祖輩流傳著這句話,意思是只要種子能出苗,就已經開心得不得了。
“春雨貴如油,秸稈還田后提高了土壤保墑能力,相當于一場30毫米的降雨,提高了出苗率?!彪p遼市秀水村農民劉國全說。經過幾年推廣,當地90%以上的玉米地實施了保護性耕作,畝均增產糧食近50公斤、增收70元左右。
廢物利用,秸稈賣錢
在吉林,有的秸稈還了田,有的秸稈賣了錢。在秸稈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方面,許多新業(yè)態(tài)正在蓬勃發(fā)展。
在梨樹縣,種糧大戶張帥依托500公頃玉米田,辦起燃料顆粒廠,一噸秸稈顆粒能賣500元;在松原市寧江區(qū),禾眾科技公司用秸稈生產發(fā)酵肥,遠銷山東等地;在扶余市,村民們把水稻秸稈做成草簾、草繩賣給大棚種植戶,從事編織作業(yè)的農民每天能賺100多元;在雙遼市,水稻秸稈做成的稻草磚遠銷日本,成了和牛愛吃的飼料,1公頃秸稈能賣1000多元……
隨著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許多農民還轉行做起“秸稈經紀人”。“團隊一年能經手4萬多噸秸稈,收入30多萬元。”扶余市秸稈經紀人王國良說。他們一邊溝通鄉(xiāng)鎮(zhèn)村屯,組織專業(yè)人員收割收購秸稈,一邊將其送往生物質電廠和下游加工企業(yè),暢通了秸稈利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吉林省發(fā)改部門和農業(yè)部門測算,全省全年秸稈可收集利用量約4000萬噸。隨著保護性耕作技術和綜合利用方式的推廣,2019年秸稈綜合利用量超過2800萬噸。吉林省發(fā)改委副主任田富英表示,預計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量超過3300萬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10個“點穴執(zhí)法”小組同時行動 北京開展“點穴專項執(zhí)法”消揚塵
本輪執(zhí)法行動確定的10個街鄉(xiāng)鎮(zhèn),主要根據北京市300多個街鄉(xiāng)鎮(zhèn)的空氣質量排名成績和群眾投訴舉報線索劃定。[詳細] -
織密法律體系 護好綠水青山
5月28日下午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zhàn)書所作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詳細] -
抓重點 補短板 強弱項 遼寧投入23.5億元解決環(huán)境治理難點
按照遼寧省委省政府“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該花的錢必須花,該投的錢決不能省”的要求,今年遼寧省不斷完善財政政策,籌措資金23.5億元,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支持全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