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韻起伏四十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舞蹈發(fā)展述評
四十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二十載荷花綻放、荷舞滿塘。2018年12月27日,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時刻,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承辦的“荷花·廿”——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暨中國舞蹈“荷花獎”20周年展覽在國家大劇院隆重開展。
作為中國舞蹈界標桿性的評獎活動,中國舞蹈“荷花獎”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11屆,先后有百余部經典作品、千余名優(yōu)秀編導、萬余名卓越舞者,于此嶄露頭角乃至譽滿中華。這次展覽,集中呈現了“荷花獎”歷屆賽制、獎項、參賽規(guī)模、獲獎名單及評委名錄等內容,并通過精彩劇照、作品視頻、服裝、舞美沙盤等,再現了中國舞蹈藝術華光璀璨的一個個瞬間。二十年篳路藍縷,二十年初心不改,從“荷花獎”的一個片域,可窺探到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舞蹈的過往。讓我們通過“荷花獎”的成長軌跡,重溫中國舞蹈40年的奮進歷程。
云程發(fā)軔 足起變革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舞蹈發(fā)展成績斐然,開拓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舞蹈作品的題材、內容與風格等呈現出歷時性與共時性交錯并存的局面。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新時期第一個時間坐標的確立。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構成的社會文化語境,到20世紀90年代延續(xù)并改造著藝術領域的文化邏輯,再到新世紀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滲透,舞蹈創(chuàng)作發(fā)展呈現出多樣景觀。
舞蹈詩《云南映象》
芭蕾舞劇《敦煌》
20世紀80年代的美學熱潮與“文化尋根”,使得傳統民族民間舞蹈創(chuàng)作,從對民間鄉(xiāng)土習俗的表達轉向對傳統文化、民族情懷與現實價值的追求,如“黃河文化”催生出的《黃河一方土》《黃河女兒情》《黃河水長流》。與此同時,“撥亂反正”政策影響下的舞蹈創(chuàng)作,傾向于樹立典型英雄人物形象,這與改革開放的時代主題緊密貼合,在197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30周年的演出中,涌現出了歌頌烈士的《割不斷的琴弦》《刑場上的婚禮》以及參加第一、二屆全國舞蹈比賽的現實題材舞蹈作品《再見吧!媽媽》《踏著硝煙的男兒女兒》等。
街舞《黃河》
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
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將舞蹈藝術家從原有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來,舞蹈本體意識凸顯及現實主義思潮持續(xù)高揚,使現實題材舞蹈呈現出形式多樣且邊界廓清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在“新舞蹈”到“當代舞”的演變中清晰可見。1998年首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設置了“新舞蹈”組別,該組作品的屬性主要表現為舞蹈語匯可根據作品的題材、內容、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廣采博取,形式不受古典舞、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體裁的限制。此次參賽作品大部分反映當代現實生活并具有較強時代氣息,如獲得首屆“荷花獎”金獎的《走·跑·跳》《天邊的紅云》。由于高度關注舞蹈形象的獨創(chuàng)性,當代舞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變得復雜而混沌,不同舞種語言在交融中實現對舞蹈類型范式的突破與建構。第三屆“荷花獎”比賽“新舞蹈”之名被“當代舞”取代,現實題材舞蹈擁有了更廣闊的藝術表現空間,除了軍旅舞蹈作品外,還包含富有生活氣息的《咱爸咱媽》《父親》等,也有借喻傳統反映當下的《根之雕》《太陽鳥》等優(yōu)秀作品。
當代舞《八女投江》
舞劇《醒·獅》
改革開放征程加速了文藝事業(yè)的發(fā)展并使之呈現出開放多元的格局?,F實題材舞蹈創(chuàng)作進入形式邊界彌合的選擇期,盡管編導不乏個體昭彰和獨立思考,但并未因此排斥主流精神的存在和集體意識的指向,反而表現出對現實表達不拘一格的言說方式。如在“荷花獎”比賽中,我們既可以看到革命歷史題材的《鐵道游擊隊》《南京1937》《延安記憶》《追憶1911》,也可以看到表現地域風情的《風中少林》《沉沉的厝里情》《月上賀蘭》等,還有改編自文學、影視作品的《家》《花樣年華》《闖關東》等?,F實題材舞蹈創(chuàng)作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交融中構建“多元一體”語言風格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和對主體的思辨。
進入新時代,在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引領下,舞劇舞蹈詩的創(chuàng)作格局也在悄然變化,盡管保持著以弘揚主旋律為重,但在宏大敘事的調色板上,個體敘事的“被強調”改變了以往舞劇舞蹈詩的敘事視角,在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的主導下,它們一筆筆勾勒出新中國從革命、建設到改革開放再到新時代的歷史畫卷,弘揚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負行千里 果之累累
改革開放后,中國舞蹈發(fā)展經歷了“思想解放”與“新啟蒙”運動,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藝術風貌。據不完全統計,1979至1999年間,共有200多部舞劇問世,在風格形態(tài)上出現了民族舞劇、芭蕾舞劇、現代舞劇“三足鼎立”的景觀。
當代舞《走·跑·跳》
就語言風格而言,20世紀80年代的舞劇創(chuàng)作中“非類型語言風格”占比較大,舞劇藝術在對自身結構的突破中表現出交響化、簡約化、境遇化、劇詩化的新形式。現實題材舞劇創(chuàng)作的“劇詩化”轉型,標志著舞劇在更高層次上重建“戲劇性”,也標志著衡量當代舞劇類型的尺度已經無法遵循傳統的既定規(guī)范,從而為舞劇的創(chuàng)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20世紀90年代,回歸本體意識對舞劇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舞劇創(chuàng)作中的“詩化”現象,如1997年全國舞劇觀摩演出中,出現了命名為“舞蹈詩”的劇目。2000年,第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設立舞劇舞蹈詩專項比賽,舞蹈詩作別了舞劇而另立門戶,成為新世紀舞蹈本體多元發(fā)展的成果之一。
少數民族舞蹈方面,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的少數民族舞劇豐富了中國舞蹈的民族性內涵、風格性語言與神話式敘事,那么新世紀以來的少數民族舞蹈詩則以詩化敘事營造了少數民族文化的詩歌意象,擺脫了舞劇主流敘事的羈絆,獲得了主體生命的自由表達。從20世紀90年代末朝鮮族的《長白情》、藏族的《阿姐鼓》,到2004年獲得第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蹈詩金獎的《云南映象》,無不是對民族精神的寫意。在詩化的視野下,舞蹈詩為風土題材表現民族意象、人生意蘊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回溯中國當代舞蹈的發(fā)展脈絡,不難發(fā)現,中國當代舞力圖通過具體的個人化經驗,建構自身與歷史、現實、個人的多重對話,使舞蹈的抒情建立在充滿生活質感的敘事場景中。誠然,當代都市與鄉(xiāng)村現實生活成為現實題材舞蹈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時代映射,如深圳先后推出表現新都市人生活的《一樣的月光》《深圳故事·追求》;中央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蘭花花》、中國歌舞舞劇院的舞劇《籬笆墻的影子》等,以“陽春白雪”的舞蹈藝術反映“下里巴人”的鄉(xiāng)村際遇。
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要求作品對國家重大事件有所回應,如1984年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200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復興之路》、2014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公演的舞劇《金陵十三釵》。當前,圍繞“一帶一路”主題的有《敦煌》《絲海尋夢》《南海絲路》等;慶祝改革開放40年的有《春天的故事》《潮速》等;歌頌“中國夢”的有《沙灣往事》《絲路上的中國夢——永遠的麥西熱甫》《諾瑪阿美》等。
改革開放以來,舞蹈藝術評論與研究也由復蘇逐步走向勃興。中國舞蹈史方面,當代著名舞蹈史學家王克芬撰寫的《中國舞蹈發(fā)展史》,詳細介紹了舞蹈自原始社會至明清時期產生、發(fā)展、傳承、變異的歷史軌跡;西方舞蹈史方面,1992年德國庫特·尤斯著、郭明達譯的《世界舞蹈史》,是我國第一部介紹世界舞蹈史的譯著。此外,2001年朱立人編著的《西方芭蕾史綱》,成為國內首部較為系統地介紹西方芭蕾舞史的書籍。2004年,劉青弋著的《西方現代舞史綱》,系統全面地介紹了西方現代舞的發(fā)展歷程。舞蹈理論的研究、著述、出版成果豐碩,《舞蹈藝術》叢刊和《舞蹈論叢》等學術刊物先后創(chuàng)刊,《舞蹈》雜志發(fā)行量不斷擴大,《北京舞蹈學院學報》成為全國唯一舞蹈專業(yè)高校學報,上海戲劇學院《當代舞蹈藝術研究》也首開舞蹈類雙語期刊先河。老、中、青三代學者,孜孜以求、著書立說,使得舞蹈理論研究的學術視野在不斷拓展,學術研究成果也日益豐厚,推進了舞蹈學學科建設的完善與豐富。
當下有為 未來可期
如何在新時代堅持人民立場、秉承優(yōu)秀傳統,創(chuàng)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將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yōu)秀作品,是舞蹈界面臨的現實問題。
首先,舞蹈創(chuàng)作的核心價值驅動是“弘揚主旋律”。可以說,主旋律文藝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核心與主體,具有主題性、目的性、連貫性、統一性。從敘事策略看,改革開放以來,主旋律舞蹈從革命英雄主義的宏大敘事轉向大眾文化的民間敘事,其審美趣味偏重日常生活和個體體驗。因此,新時代的舞蹈創(chuàng)作應積極從新的題材中尋找弘揚主旋律的切入點。
其次,作為一種舞蹈藝術類型,現實題材舞蹈需要在政治審美化的要求和審美政治化的創(chuàng)作之間實現平衡,實現這種平衡可通過調整與調節(jié)審美修辭,即在題材、體裁、敘事、語言等舞蹈內容與形式方面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再次,中國當代舞蹈的發(fā)展是民族性的藝術呈現,是傳統性與現代性交融的放歌。作為一種特定性、主導性的元敘事藝術類型,現實題材舞蹈創(chuàng)作從選材上以現實題材為主,廣泛覆蓋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的軍旅題材、文學題材、地域文化題材等;從體裁形式上,從短小精悍的小舞蹈作品到鴻篇巨制的舞劇、舞蹈詩、大歌舞,幾乎涵蓋了所有舞蹈作品形式,如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復興之路》,主題歌舞晚會《長城之歌》等,大型舞劇《八女投江》《隔壁青春》《一起跳舞吧》等;從價值取向上,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為中心,融審美價值、社會價值、政治價值、文化價值等為一體,由此建構起一個主題鮮明、形式開放、風格多樣、語言雜糅的舞蹈類型。
在改革開放40年的征程中,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對構建新的國家形象、凝聚民族精神、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推動文藝繁榮發(fā)展,最根本的是要創(chuàng)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其關鍵是要聚焦現實題材創(chuàng)作,這既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點,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難點。因此,創(chuàng)作者應該在藝術創(chuàng)作與社會政治文化之間尋求平衡點,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舞蹈精品。
2018年末,由中國舞蹈家協會牽頭打造的中國舞蹈界里程碑式的年度巡禮活動“舞典華章”,匯聚了在2018年這個歷史性節(jié)點出現的舞蹈佳作,如舞劇《天路》《劉三姐》《花木蘭》《醒獅》《敦煌》,以及第十一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獲獎劇目《命運》《不眠夜》《看不見的墻》《運河船工》,在總結中國舞蹈年度發(fā)展成果之外,我們更希望通過精品薈萃的展演形式,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獻上一份隆重賀禮。
(作者: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本文圖片均由中國舞蹈家協會提供
-
新版音樂舞蹈詩《我的夢》在京演出
日前,由中國殘聯主辦的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新版大型音樂舞蹈詩《我的夢》公益演出在京舉行。[詳細] -
東北有個“漢藏合璧”校 校里有個西藏班:漢藏一家慶元旦
2019年1月1日,在元旦佳節(jié)當日,遼寧省遼陽一中西藏班舉辦元旦聯歡會,眾師生共度歡樂時光,共迎新年的到來,共享這場綺麗多彩的視聽盛宴。[詳細] -
第四屆藏博會節(jié)目單
第四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將于9月7日開始,藏博會開幕式將于當天晚間在市文體中心舉行。本次開幕式一共分4個篇章,共13個節(jié)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