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文化的記憶之旅
嘎瑪嘎赤唐卡作為西藏傳統(tǒng)畫派之一,具有濃郁的漢地風格,是受明代宮廷繪畫和漢地繪畫技法影響而形成的繪畫流派,它的形成、傳承是各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的典范。
西藏昌都市卡若區(qū)是嘎瑪嘎赤唐卡最主要的傳承地,歷史上該畫派的重要藝術家都在這片土地上從事過很多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嘎瑪嘎赤繪畫遺存,2009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嘎瑪嘎赤繪畫逐漸成為昌都富有地域特色文化名片。
今年是昌都解放70周年的喜慶之年,為全面展示昌都解放70年來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新發(fā)展、新變化、新成就,昌都市特別推出一系列圖書、歌曲等作品,《圖像·文本與敘事:西藏昌都嘎瑪嘎赤唐卡》便是紀念昌都解放70周年的獻禮書目之一。
《圖像·文本與敘事:西藏昌都嘎瑪嘎赤唐卡》的編撰,還要從2017年說起。為充分保護、研究和利用好嘎瑪嘎赤繪畫文化遺產(chǎn),深入挖掘其所蘊含豐富的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nèi)涵,講好昌都故事,3年前,卡若區(qū)文化局邀請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博物館研究部主任當增扎西和云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劉冬梅等資深專家開始前往日通鄉(xiāng)向達村、城關鎮(zhèn)通夏村、嘎瑪鄉(xiāng)瓦寨村、里士村、比如村等地開展調研工作。
在長期的調研工作中,編委會成員運用多學科交叉研究方法,搜集相關文獻、查考文物遺存,深入卡若區(qū)各文物收藏單位,著重調查所藏嘎瑪嘎赤畫派唐卡遺存,采集唐卡遺存文物信息,識別圖像內(nèi)容,調查了解嘎瑪嘎赤唐卡當代傳承情況和繪制技藝。
在卡若區(qū)嘎瑪鄉(xiāng),編委會成員遇到了嘎瑪嘎赤唐卡畫派第十代傳承人嘎瑪?shù)吕绽先恕K?歲時在爺爺?shù)慕虒聦W習繪制唐卡技藝,16歲出師。盡管已年過八旬,嘎瑪?shù)吕找廊簧眢w健朗,精神矍鑠。如今,他仍能手持畫筆每天繪畫幾個小時,在精美的畫布上精工細作,描繪傳奇。
對于市面上唐卡畫的魚龍混雜,嘎瑪?shù)吕找卜浅鷳n,憂心過于經(jīng)濟化會導致唐卡畫整體質量的下降。那時,他想盡量多整理一些之前繪制的底稿,自費出一本有關嘎瑪嘎赤唐卡的書,不為名利,他還想把書的價位定得低些,讓更多的唐卡繪畫者和愛好者能夠購買,為嘎瑪嘎赤畫派的傳承和發(fā)揚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有了多方支持,《圖像·文本與敘事:西藏昌都嘎瑪嘎赤唐卡》通過翔實資料反映嘎瑪嘎赤畫派唐卡繪畫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文物遺存以及傳承現(xiàn)狀,以大量精美的古代唐卡遺存圖片,展示了具有濃郁漢地風格嘎瑪嘎赤唐卡的藝術神韻,為昌都解放70周年獻上一份禮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探訪金東藏紙制造技藝傳承與發(fā)展:承載千年的“金秀”
紙張是文明傳承的載體,每個古老文明的興衰變化,都會記錄在紙上,形成書籍,流傳后代。[詳細] -
“非遺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尼木雪拉藏紙是西藏傳統(tǒng)的三大藏紙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其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與藏香、雕刻并稱“尼木三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