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SOS兒童村孩子們:“有了媽媽就有了家!”
在拉薩堆龍德慶區(qū)乃瓊鎮(zhèn)德林村拉貢公路旁,有一所中國拉薩SOS兒童村。走進兒童村,孩子們圍著“媽媽”歡鬧,耳邊充斥著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呼喚。
剛一下車,孩子們便走上前來,身穿盛裝,帶著最真摯的祝福將哈達獻給記者。同時,拉薩SOS兒童村的負責人瓊吉已經作起了自我介紹:“歡迎,歡迎,我是這里的村長!”瓊吉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起兒童村的情況。
拉薩SOS兒童村于1999年開始籌建、動工,2001年6月2日正式成立。特色在于采用家庭模式收養(yǎng)社會上喪失父母又無親友撫養(yǎng)的孤兒。目前,村里有17個家庭、17位媽媽,每個家庭有10至13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孤兒,他們之間以兄弟姐妹相稱。
瓊吉說:“我們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立的住宅,由一名單身女性充當家庭中媽媽的角色。媽媽除了負責孩子們的飲食起居外,還要像普通家庭的媽媽一樣,重視他們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特長,使他們的身心都健康成長。到了就學年齡的孤兒,可就近上學。進入青年期后,遷至SOS青年宿舍居住,直到完全獨立走向社會?!?/p>
卓嘎是拉薩SOS兒童村3號家庭的媽媽,也是創(chuàng)建之初招募的首批媽媽之一,在這里工作已有19年,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全部的愛都給了那些叫她媽媽的孤兒。
記者跟著卓嘎來到3號家庭,客廳整齊地擺放著藏式家具,臥室、書房、廚房、衛(wèi)生間等一應俱全,墻上掛著卓嘎自己繡的畫,干凈整潔的家里十分溫馨。
瓊吉介紹,17個家庭都按照標準化要求,有獨門獨院的住宅。孩子們的臥室都在陽面,而媽媽們的臥室則在陰面。瓊吉說:“陽面能曬到太陽,冬天更暖和一些,媽媽們都是把最好的都留給了孩子!”
因為孩子們年齡跨度大,既有正在上學的孩子,也有已經步入社會的孩子。只有節(jié)假日的時候,在外求學和工作的孩子們才會回到家團聚。卓嘎媽媽說:“這時候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刻,孩子們都回到我身邊了!”
貢嘎卓瑪是10號家庭格桑德吉媽媽收養(yǎng)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唇腭裂,后來在嫣然天使基金的幫助下,進行了兩次免費修復手術。記者見到貢嘎卓瑪時,她正穿著紅色的藏裝,捧著哈達站在哥哥姐姐中間。采訪的路上也一直牽著村長的手,笑起來像兒童村花園中的向日葵一樣燦爛。
當記者問貢嘎卓瑪最喜歡吃媽媽做的什么菜時,她開心地說:“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茄子。”原來,每位媽媽都會在家里給孩子們準備伙食,搭配好營養(yǎng),讓孩子們吃到最健康、最有媽媽味道的飯菜,感受家的溫暖。
目前,拉薩SOS兒童村有學前兒童2名、小學學生21名、初中學生39名、高中(職高)學生19名、即將離村的4名,同時還有在校大學生64名,分別在北京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大連醫(yī)科大學等學校就讀。瓊吉欣慰地告訴記者,從拉薩SOS兒童村里走出去的都是最可愛的孩子,他們樂觀向上,勤勞樸實,正以感恩的心在各行各業(yè)默默地奉獻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讓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
白色的四層小樓,藏紅色的屋頂,綠油油的草坪……從西藏那曲市巴青縣向西車行十幾公里,就是巴青縣中學所在地。[詳細] -
拉薩當雄縣為大學生解讀就業(yè)政策轉變就業(yè)觀念
就業(yè)是經濟的“晴雨表”,是社會的“穩(wěn)定器”,也是民生的“壓艙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