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喪文化”,為青少年營造清朗的網絡文化
“喪文化”流行、不良網絡游戲和周邊文化產品滲透到校園、因沉迷網絡游戲引發(fā)家庭沖突屢見不鮮……日前,在北京市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上,不少委員呼吁加速凈化網絡環(huán)境,完善“青少年模式”。(見1月25日《新京報》)
“喪文化”是指青年群體中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目前,“00后”中學生是“喪文化”的主要受眾。“悲傷蛙”“葛優(yōu)躺”等表情包,更是十分流行。
時下,互聯(lián)網成了年輕人情緒的宣泄口,他們的各種負面情緒、壓力、本領恐慌等狀態(tài),都會借網絡去釋放。
“喪文化”的出現,特別是青少年成為其主要受眾,著實讓人憂慮?!吧倌陱妱t中國強”,青年的精神狀態(tài)、價值觀、奮斗理念,事關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正因此,在青少年中強化“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等理念和價值觀,無疑十分重要。
事實上,青年人只有朝氣蓬勃,有理想、有力量,勇于吃苦奮斗,正視人生苦痛,坦然面對各種壓力,才可能遠離各種頹廢狀態(tài),成為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
抵制“喪文化”對青年的侵蝕,理當從凈化網絡環(huán)境開始。對充斥恐怖、暴力、血腥的網游,“喪文化”主題的表情包、文章、視頻等,都需要從源頭上阻隔,完善“青少年模式”和舉報獎懲措施,建立網絡不良信息預警機制等,為青少年營造一個清朗向上的網絡文化空間。
當然,網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實中,無論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都應正視個別青年失去目標、陷入頹廢泥沼甚至麻木生存的狀態(tài),對其全方位“施以援手”,比如,追溯青少年“喪”的心態(tài)根源,扭轉“物質富足而精神空虛”的失衡狀態(tài);再如,幫助他們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鼓勵參加夏令營、冬令營等社交活動,積極融入同學群體、融入社會,學會與周圍的人溝通、交流,共同成長;此外,還要幫助他們在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修身養(yǎng)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此引領自己日常的行為。
抵制“喪文化”,要多給年輕人一些“鎧甲”、一些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教育思考:我們都要接受孩子成為一個普通人
隨著各地小學進入期末,不少小學低年級家長曬孩子期末考成績的短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孩子們的語文、數學、英語幾乎都考滿分,儼然已經成為“別人家孩子”的優(yōu)秀代表。[詳細] -
他們?yōu)槭裁磹凵匣A學科
對星辰大海的向往,是需要我們對賴以生存的太陽系、銀河系和河外星系、整個神秘宇宙的熱情,需要以人類渺小之軀挑戰(zhàn)宇宙奧秘的倔強。[詳細] -
學生無可奈何參加校外培訓 誰在寒假兜售教育焦慮
現有學校資源的不均衡導致很多家長心態(tài)失衡,在不能進入更好的學校之前,只能通過報名參加課外輔導班來縮小孩子的考分差距。[詳細] -
防范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啟動
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日前印發(fā)《防范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工作方案》,啟動開展防范中小學生欺凌專項治理行動,要求各地于3月底前完成排查摸底,6月底前完成集中整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