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且看西藏宗教的今昔變遷
日前,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學者廖云路所著的《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新書發(fā)布會在拉薩舉行。這是廖云路個人第4部涉藏學術專著,也是《藏村日常:民族共同體社會的傳播學研究》出版發(fā)行后的又一部力作。
“《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一書極具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該研究再次印證了中國化是藏傳佛教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反映出黨和國家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實踐,為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開了一個好頭?!弊灾螀^(qū)社會科學院院長索林說。
藏傳佛教中國化是身邊鮮活的社會現(xiàn)象
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廖云路開宗明義地介紹了“什么是藏傳佛教中國化”。他認為,從佛教傳入西藏起,中國化就一直伴隨著藏傳佛教與社會相適應的發(fā)展過程,藏傳佛教中國化不僅是一項方針政策,還是發(fā)生在人們身邊的鮮活現(xiàn)象,需要尋找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可能路徑。
“在西藏,宗教不僅存在于人們的精神世界,還有現(xiàn)實世界的載體。藏傳佛教在發(fā)展過程中,建立了寺院、形成了僧人群體,讓宗教教義、宗教活動得以世代傳承?!睅捉浰妓鳎卧坡愤x擇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認識藏傳佛教,對地處拉薩鬧市區(qū)的扎基寺、策門林寺、丹杰林寺及其所在社區(qū)進行了歷時3年的考察研究,先后訪談了近100名宗教管理干部、寺院僧人、社區(qū)居民,勾勒出了西藏宗教的今昔變遷。
《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一書中,作者將藏傳佛教與社會的關系具體化為寺院與社區(qū)的關系,力圖讓藏傳佛教變得“可觀察、可接觸、可認識”。該書認為,在舊西藏,寺院凌駕于社區(qū)之上,寺院與社區(qū)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在現(xiàn)代社會,寺院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權,寺院與社區(qū)是獨立、平等、靈活的關系。從不同社會歷史時期,宗教在社會中結構性的地位變遷,可以探討國家、宗教、社會等要素作用于藏傳佛教中國化的有效形式。
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王春煥認為,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要深入到具體問題中去思考和謀劃:“寺院與社區(qū)關系在書中不是泛泛而談的概念,而是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的自主理論創(chuàng)新。從寺院與社區(qū)資源配置切入研究藏傳佛教中國化過程與問題,為我們認識當前藏傳佛教中國化中的社會現(xiàn)象提供了視野和方法。”
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
“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從西藏宗教工作實際出發(fā),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的,釋放出巨大的政治意義與學術意義。加快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已然成為學界的共識。
索林說:“藏傳佛教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優(yōu)良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在擁護中央政府正確決策、抵制外來侵略、捍衛(wèi)國家領土完整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p>
索林認為,應加大對藏傳佛教發(fā)展演變的研究,尤其是對藏傳佛教中國化過程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研究,揭示和總結藏傳佛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和諧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凝聚維護團結穩(wěn)定、反對分裂的思想共識。
華東政法大學社會發(fā)展學院院長、教授李峰認為,從當前國際學術界研究來看,宗教社會學研究基本是以西方社會和基督教為背景,大量宗教社會學理論和研究方法進入中國,也影響到了中國學界,而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需要就中國問題構建中國理論,“應通過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為宗教中國化及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注入更多的理論支撐”。
從適合的“位置”認識藏傳佛教中國化
作為一名漢族學者,廖云路從走進寺院的那一刻起,就意識到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不會是一項容易的工作,需要跨越政治關、理論關、語言關、信任關等,而他的研究心得是:從適合的“位置”認識藏傳佛教中國化。
廖云路認為,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必須建立在過硬的政治素養(yǎng)和扎實的理論功底之上,依托馬克思主義“五觀”,既不能將藏傳佛教過于神圣化,又不能戴上有色眼鏡,才能把藏傳佛教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和經驗感知中“抽離”出來,積累有價值的材料。學者對藏傳佛教的認知也不會僅僅是闡釋性的,而是建構式的,能夠從中獲得結構性的、關系性的中觀或微觀理論。
“重要的一點是設置合理的研究目標,目標太大、方法太難,都容易增加挫敗的風險,要善于調動有利于研究的積極因素,從一個觀點、到一篇文章、再到一部專著乃至系列化成果,都是對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的推進。”廖云路說。廖云路正是因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才練就了樂觀的心態(tài)和堅韌的意志,敢于深入藏傳佛教中國化的現(xiàn)實層面尋找“真問題”,開展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
作為目前全國藏學界的專業(yè)出版機構,中國藏學出版社已經為廖云路出版了兩部個人專著。中國藏學出版社社長洪濤認為,藏傳佛教中國化是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命題,在完成了政策層面的傳達和學習后,亟需轉向理論研究。“《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是一本兼具學術嚴謹性和趣味易讀性的作品,不僅值得藏學、宗教學、人類學研究者參考研究,對于想要了解西藏寺院今昔變遷的讀者也是很好的參考讀物?!?/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新書發(fā)布
近日,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研討會暨《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新書發(fā)布會在拉薩舉行。來自中國藏學出版社、華東政法大學、西藏大學、西藏自治區(qū)黨委黨校、西藏自治區(qū)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 [詳細] -
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
近日,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研討會暨《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新書發(fā)布會在拉薩舉行。[詳細] -
西藏學者通過研究寺院與社區(qū)關系推動藏傳佛教中國化
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研討會暨《寺院與社區(qū):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新書發(fā)布會3日在拉薩舉行。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