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此不疲撿牛糞 他們到底圖個啥?
一群牦牛正徜徉在廣袤無垠的大草原上,慢悠悠地低頭覓食。當它們把尾巴抬起來的一瞬間,跟在身后的郭娜趕緊上前,因為她知道,牦牛要拉便便了。
郭娜跟著牦牛群“散步”。(受訪者供圖)
牛糞落地后,郭娜用戴著乳膠手套的雙手,輕輕地將牛糞表面的雜草等污染物剝離,接著將牛糞攪拌均勻,再用特制的勺子將牛糞一點一點地放入凍存管內。完成這套流程后,為了防止牛糞里的關鍵物質分解,她將凍存管放入隨身攜帶的液氮罐里冷凍保存。
龍瑞軍團隊成員正在撿牦牛糞。(受訪者供圖)
郭娜是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龍瑞軍教授團隊的博士后?!皥F隊的每一個成員都撿過牛糞。牛糞是我們做實驗和研究的寶貴材料。”郭娜說,剛開始撿牛糞時,她內心也有抵觸,但隨著研究的深入,她逐漸習慣了牛糞的氣味。
牦牛是青藏高原生態(tài)系統(tǒng)與草牧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關鍵物種。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龍瑞軍帶領團隊通過研究牦牛這種“全能家畜”,解讀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管理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郭娜(右)和同學在進行春季牧場的植被調查。(受訪者供圖)
龍瑞軍介紹,極端環(huán)境條件下,放牧動物的食性選擇和采食量關乎其健康和生存,但如何準確量化其擇食組分,一直是國際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因此,他的團隊以牦牛為研究對象,探尋放牧動物的采食特性以及其適應青藏高原的機制。
近年來,龍瑞軍團隊扎根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在海拔3000米至3700米的高原牧場上,研究牦?!俺允裁?、怎么吃”。他們對當地牧區(qū)所有牧草進行了DNA條形碼的挖掘和分析,再將這些DNA片段與從牛糞里提取的未消化殘渣牧草DNA比對,可得出放牧牦牛采食牧草種類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
龍瑞軍(右)與牧民交流放牧草地管理經驗。(受訪者供圖)
龍瑞軍說,傳統(tǒng)放牧管理學難以準確獲知牦牛擇食哪些種類的牧草。但他們的研究發(fā)現,牦牛四季均以采食富含蛋白的闊葉雜類草為主。具體來說,在天祝這片草場有400余種植物,牦牛會吃其中的80多種既好消化營養(yǎng)又高的雜類草,以蓼科、菊科和薔薇科植物為主。
龍瑞軍團隊的研究還揭示了牦牛體內有完整的適應機制,能根據季節(jié)性牧草變化“挑食”,而且與腸道內的微生物菌群起交互作用,進而能從有限的飼草中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以應對青藏高原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
接下來,他們還將進一步研究如何完善牦牛的飼養(yǎng)管理,為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的健康養(yǎng)殖和科學管理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三江源頭“牛博士”:“投入性”養(yǎng)殖造福牧民回饋草地
三十多年間,宋仁德在三江源頭廣闊高寒草場的深處走訪牧戶、考察交談,致力于當地生態(tài)畜牧業(yè)研究。他認為,牲畜品種、營養(yǎng)、疾病控制、產品加工,都是影響?zhàn)B殖收益的重要因素。[詳細] -
草原上的“牛博士”
宋仁德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牧民群眾富裕起來,同時,把三江源生態(tài)保護好,留給子孫后代。”[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