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老俞”:一位調藏干部的先遣連情結
圖為阿里地區(qū)博物館副館長、進藏先遣連紀念館總策劃俞江在接受記者采訪。記者 洛桑旦增 攝
俞江檔案:
祖籍江蘇無錫,1967年3月出生于蘭州。1989年6月從青海師范大學生物系畢業(yè)后,分配到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qū)教育系統(tǒng)工作,愛好攝影、收藏和文藝創(chuàng)作。2015年7月,以志愿者身份遠赴西藏阿里,創(chuàng)作大型歷史情景劇《夢回古格》,并在全國部分城市巡演。2016年7月,作為河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對口支援阿里,主持策劃第三、四屆藏博會(阿里館展)、第七屆象雄文化旅游節(jié)等大型活動;2020年1月,俞江從石家莊調職到阿里地區(qū)文化局工作,擔任阿里地區(qū)博物館副館長,策劃建立進藏先遣連紀念館、阿里分工委舊址紀念館、阿里地區(qū)博物館等,傾力推動“先遣連精神”、象雄和古格文化傳承發(fā)展。
走進位于阿里地區(qū)文化局的一座藏式小院,映入眼簾的是一個10多平方米的精致花園——
木板鋪就的羊腸小道穿院而過,直達門廳。小道兩旁,大馬士革玫瑰、菊花、長壽花、綠蘿等幾十種花卉迫不及待地闖入視線。從那疏密有致的造型來看,想必是被精心修剪過的。花園里還有一方淺淺的水潭,潭里數十尾金魚游來游去,歡脫可愛。
海拔高達4200多米的阿里地區(qū),竟然還藏著這么一個“世外桃源”!
小院的主人,就是俞江夫婦。
“如果你想了解先遣連的歷史,一定要去阿里請教俞江老師,他可稱得上是這方面的專家?!钡弥覀円鱿惹策B的主題采訪,一位同行曾這樣建議。
那么,俞江是誰?他與先遣連又有著怎樣的關系?于是,我們“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帶著疑問,從拉薩出發(fā),遠赴阿里,見到了這位文化名人。
置身這濃縮版的“江南水鄉(xiāng)”,我們聞著花香、品著茶香,看著魚兒嬉戲、聽著潺潺流水,同俞江一起,沉浸在他與先遣連的故事之中。
據俞江回憶,他最早接觸“先遣連”,源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讀到的一篇報告文學,“一口氣讀完,他們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悲壯、豪邁的精神深深感染著我。”但彼時的俞江,正忙于河北省中小學教育的研究工作,對遠在天邊的先遣連故事讀過也就放下了。他當然想不到,此后,自己竟會與先遣連結緣——
2018年10月,正在籌備第七次象雄文化旅游節(jié)的俞江,突然接到阿里地委宣傳部的請求:為進藏先遣連紀念館撰寫展廳腳本。
“從援藏志愿者到援藏干部,像藏博會、文化旅游節(jié)等活動,我都主持策劃過好幾次,這個進藏先遣連紀念館,應該也不在話下?!庇峤南?。于是,他匆匆應承下來。
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撰寫進藏先遣連紀念館展廳腳本,幾個基本問題不能不弄清楚,如連隊人數、出征時間、進藏路線等。當時,幾乎所有關于先遣連的參考資料都是零散的,而且,一些紀實文學對許多細節(jié)的描寫都帶著主觀色彩。“這當然不能作為紀念館的資料來源!”俞江告訴我們,凡是涉及到先遣連的關鍵性問題,他都希望能從原始材料入手,一一核實。
經過近一個月的思考,俞江心里有了眉目:查找檔案。于是,他飛拉薩、走新疆、跑北京,搜尋與先遣連相關的記載,新疆軍區(qū)檔案館、軍史館,西藏自治區(qū)檔案館、黨史辦,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館等,都是他尋找先遣連資料的地方。他甚至還去了先遣連黨代表李狄三的家鄉(xiāng)——河北省無極縣里城道村。
短短半年時間,俞江多次往返新疆、北京、拉薩等地,總行程超過6萬公里,收集到的文字資料達3000萬字、影視資料達60個小時。其中,對先遣連出征時間的準確把握,俞江可以說是第一人——他在新疆軍區(qū)發(fā)給西北局和黨中央的一份電文上有重要發(fā)現(xiàn)。該電報記載:“進藏建立據點部隊已于七月卅一日由普魯出發(fā)……”落款時間為1950年8月9日。這就明確了進藏先遣連出發(fā)的確切時間,為先遣連紀念館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撐。
從俞江那里我們還得知了先遣連許多未解之謎的答案。如部隊到達扎麻芒堡的時間,有“8月29日”說、“9月中旬”說、“10月上旬”說,俞江通過翻找檔案材料,確定是10月30日。又如先遣連隊伍人數問題,135、136、138、139,都是正確數目,這是為什么呢?俞江解釋說,出征的時候確實是135人,隨后因傷病、犧牲等情況又陸續(xù)增派了人員。
更難能可貴的是,為了真切感受先遣連進藏途中所經受的嚴酷環(huán)境,年逾五旬的俞江還多次盡可能地沿著先遣連走過的路,尋找他們當年所建的戰(zhàn)壕、哨崗和“地窩子”等遺跡,收集他們在藏北高海拔地區(qū)遺留的物件。進藏先遣連紀念館陳列的各種實物、圖片,都是俞江通過實地考察得來的。
阿里地區(qū)進藏先遣連紀念館正式開館,俞江也完成了他的神圣使命。但俞江認為,這只是個開始:“是阿里成就了我,我要留下來!”2020年1月,俞江把工作關系從河北調到阿里;在阿里地委、行署的關懷下,他的妻子也調到了阿里工作。
與俞江交流,是一種享受。他的博學、健談,給我們留下極深的印象。他從進藏先遣連紀念館談到象雄、古格歷史遺跡的保護,再談到阿里文化的傳承以及如何看待一個民族的歷史。他說:“當我們給別人展示一個圓的時候,你首先要畫出一個邊界,只有通過邊界才能展示出這個圓。同樣的,全面認識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只有通過邊疆,才能看到祖國的全貌。如果我們把這個邊界畫好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形象就更鮮明了?!?/p>
在阿里,還有許多像“阿里老俞”這樣的人,他們不僅是“先遣連精神”的傳承者,也是阿里歷史文化的守護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進藏先遣連紀念館講解員旦增卓瑪:先遣鄉(xiāng)里的“軍史專家”
我們“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來到扎麻芒堡(今改則縣先遣鄉(xiāng)),目的主要有兩個:探訪進藏先遣連紀念館、瞻仰進藏英雄先遣連烈士紀念碑。一路給我們作講解的,是一位名叫旦增卓瑪的姑娘。[詳細] -
閆振中:讓英雄事跡永流傳
準備先遣連報道方案,收集資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眾多的資料選項中,從網上購買的一本藍色封皮的書——《進藏英雄先遣連》,內容扎實,故事精彩,文字生動。 [詳細] -
十八軍老戰(zhàn)士方杰:進藏路上的青春贊歌
方杰,女,漢族,1933年2月出生,河南周口人。1948年7月參軍入伍,曾先后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zhàn)役。1950年10月,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52師文工隊一員,隨部隊進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