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丨“兩路”精神耀高原 劈山架橋筑天路
新中國成立前,整個西藏除拉薩城內(nèi)布達拉宮到羅布林卡一條不到1公里的土路外,沒有一條現(xiàn)代意義的公路。而在1954年,總長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正式建成通車。這是我國11萬“筑路大軍”在沒有一張完整地圖、沒有任何地質(zhì)水文資料的難題下,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世界屋脊”創(chuàng)造的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跡。
這兩條用鮮血和生命鋪筑的英雄路,也見證和鑄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jié)”的“兩路”精神。
“兩路”精神:跨世界屋脊 筑高原天路
1954年12月25日,從雅安發(fā)出的電話信號,在15分鐘內(nèi),通過成都、西安和太原等地一站站接力,只為傳遞一個消息:通車了,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車了!
新中國成立之初,為粉碎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分裂西藏的圖謀,促進民族地區(qū)繁榮發(fā)展,毛澤東主席作出“一面進軍、一面修路”的指示。
1950年4月13日,康藏公路,即后來的川藏公路破土動工,此后4年多時間,在雅安至拉薩之間的深山峽谷間,11萬軍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他們用鐵錘、鋼釬、鐵鍬和鎬頭做工具,翻越二郎山、折多山、雀兒山等14座大山,越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一道道天險,橫跨了數(shù)不清的沼澤區(qū)、碎石塌方區(qū)、冰川和原始森林。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竹卡村黨支部書記 洛松曲扎:我小的時候,我爸爸說十八軍過來,把橋修起來。那時候修橋落后得很,用騾子、馬馱過來的。
原第十八軍第五十三師戰(zhàn)士 張玉才:怒江你不打炮眼就過不去,慢慢指揮著過去,全部砍木料搭的橋,石頭都是靠人撿起來抱著,大的有200多斤重,送去打炮眼。
在西藏八宿縣,一座老橋墩矗立在滾滾怒江之上,當年十八軍的一名戰(zhàn)士在修橋時不慎掉入了澆筑的橋墩中,成為永恒的紀念碑。
西藏昌都市八宿縣然烏鎮(zhèn)村民 偉色:這個公路說起來都是用血、用生命修過來的。十八軍為什么有這個精神,就是共產(chǎn)黨為人民服務(wù),不怕犧牲,不怕困難。
1953年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為解決數(shù)萬軍民的缺糧困境,西藏運輸總隊組織3000多名駝工,牽著28000峰駱駝向拉薩運糧。惡劣的條件下,不斷有隊員在途中犧牲,到達時駱駝和糧食也損失大半。
要支援西藏建設(shè)西藏,必須先通公路!1954年5月11日,時任西藏運輸總隊政委的慕生忠將軍,帶領(lǐng)1200多人,吹響了修筑青藏公路的號角。
青海省格爾木市將軍樓公園講解員 盧海霞:慕生忠將軍在修建青藏公路的同時,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所以在自己的鐵鍬上刻了慕生忠之墓這5個大字。他當時在刻這個字的時候,他就說路修到哪里,如果我犧牲了,那么就把我埋在哪里,它就是我的墓碑。
格爾木,蒙古語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在1954年之前,它只是當?shù)啬撩窨谥械囊粋€大致區(qū)域,是柴達木盆地南緣一片荒蕪的大漠戈壁,沒有人知道究竟哪里是格爾木。而當慕生忠將軍在格爾木河畔插上鐵鍬、扎下六頂帳篷那一刻起,這里就成了青藏公路的起點。
青海省格爾木市將軍樓公園講解員 盧海霞:青藏線上基本上有18個地名都是將軍起的,五道梁、風火山、開心嶺,開心嶺他當時起的時候就是因為他修到了一段坡路,特別的平坦,物資補給也隨之上來了,所以當時將軍非常開心,那地方就叫開心嶺。
缺氧、沼澤、風暴、凍土、嚴寒,一個又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擺在這群筑路先鋒的面前,在物資匱乏、工具簡陋和人手有限的情況下,他們住帳篷喝冰水、啃干饃掄大錘,僅用七個月零四天的時間,就鏟平了這段“世界屋脊”。
慕生忠(生前錄音):工作在空氣稀薄的公路邊,勞動在冰雪交加的雪線,劈開昆侖山、戰(zhàn)勝唐古拉。為了祖國的建設(shè),把公路通到拉薩,這不是生活奇跡,而是新中國的人民沒有不可以克服的困難,不能說高原生活多艱苦,應(yīng)當說鍛煉意志好時機。哪里有生命的地方,哪里就可以生存、勞動。
1954年12月15日,一條長1200公里的簡易道路,穿過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區(qū),將格爾木與拉薩連在一起,青藏公路全線建成。10天后,在青藏公路以南,川藏公路也一同通車,“世界屋脊”從此走出了沒有公路的時代。
《洗衣歌》傳唱了近60年,藏族同胞與解放軍因修路而結(jié)下的軍民一家、民族團結(jié)的情感也傳誦至今。在這段艱苦卓絕的筑路歲月里,11萬軍民共挖填土石3000多萬立方米,筑橋400多座,書寫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傳奇。而在這奇跡的背后,有3000多名烈士將自己的身軀化作筑路基石,永遠守護著高原的生命線。
60多年前,跨越茫茫草原和冰川,遙遠的高原打開了大門,西藏和祖國大家庭緊緊地連在了一起;60多年后的今天,輝煌仍在續(xù)寫,川藏、青藏公路連接的交通大動脈如同一雙有力的臂膀,穩(wěn)穩(wěn)托舉著雪域高原騰飛的夢想。
賡續(xù)“兩路”精神 鋪就幸福天路
1954年建成的川藏、青藏兩條公路,結(jié)束了西藏沒有現(xiàn)代公路的歷史。如今,在改造、整治和養(yǎng)護公路的過程中,一代代交通人秉承傳統(tǒng)、以路為家,高質(zhì)量推進工程建設(shè),不斷為“兩路”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nèi)涵。
這只老式地質(zhì)羅盤,是當年修筑川藏公路時的勘測工具之一,71年過去,它的外觀和功能都完好如初。很難想象,那時的踏勘人員就是依靠這樣簡單的工具,行走、攀爬、反復(fù)測繪,一點點開辟出從雅安到拉薩的公路。
川藏公路勘探設(shè)計隊隊員、中交集團退休職工 曾發(fā)棟:踏勘踏勘,就是先走這個路。就那么一個山到這么一個山,就得爬上半天。
幾年前在建設(shè)川藏高速公路時,人們用無人機測繪技術(shù)對川藏線進行了重新測量,結(jié)果竟和當年依靠羅盤指引找出的路線相差無幾。就是握著這樣的簡易羅盤,我國筑路前輩們踏入世界屋脊,翻越一座座雪山,跨過一個個無人區(qū),游走于懸崖峭壁,生命總是懸于一線之間。而“兩路”貫通之時,這只羅盤的主人——時任川藏公路第二測量總隊總隊長的齊樹椿——已滿頭白發(fā),盡管當時他才四十多歲,但由于積雪對太陽光的反射極強,加上環(huán)境惡劣和長期營養(yǎng)不良,他的一只眼睛早已失明。
從先輩們用熱血鑄就的雪域天路,到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如今,中國公路總里程已突破500萬公里,小小的羅盤,與時光一起,見證了中國公路事業(yè)的騰飛。在首條從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快速攀升的高速公路——雅康高速上,建設(shè)者們打通天險修建的瀘定大渡河大橋,實現(xiàn)了大渡河上史無前例的千米級跨越。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設(shè)計院公司副總經(jīng)理 蔣勁松:主跨1100多米,又被稱作川藏第一橋,這個橋的勘察設(shè)計過程中間我們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第一,比如說隧道錨長度159米,就是世界最長的。
年輕的工程人員正在創(chuàng)造新的紀錄,也不斷提升著這條團結(jié)線、幸福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被稱為“康巴第一關(guān)”的折多山最高海拔4962米,目前折多山隧道正在緊張地施工中,預(yù)計通車后,穿過這一段的車程將由原來的一個半小時縮短到8分鐘左右。
蜀道集團藏高公司折多山指揮部副指揮長 郭守儆:折多山隧道地質(zhì)災(zāi)害頻發(fā),僅我們處理的涌突水、大變形就多達36次。但再怎么難,也沒有60多年前修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那么難,我們要繼續(xù)弘揚“兩路”精神,以實際行動讓進藏路成為優(yōu)質(zhì)路、環(huán)保路、安全路。
筑路先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從未因時代的變遷而褪色,他們頑強拼搏、甘當路石的情懷,也不斷滋養(yǎng)著后人。被譽為“川藏線英雄信使”的其美多吉,駕駛長途郵車30多年,冒著生命危險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線郵路上將每封信、每個包裹安全送達。而被譽為“天下第一道班”的安多公路養(yǎng)護段109道班,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一代代筑路人、護路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堅強意志構(gòu)筑起鋼鐵運輸線,保障著高原天路的全線暢通。
四川省甘孜州公路管理局甘孜分局局長 周洪明:過去出現(xiàn)地質(zhì)病害的話可能堵車就要一兩天,現(xiàn)在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基本上就解決問題。對于我們養(yǎng)護人員來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xiàn)在就全部是機械化養(yǎng)護,為過往車輛提供了更好的、舒適的、暢通的交通。
致富路越修越長遠 團結(jié)路越走越寬廣
川藏、青藏兩條公路,綿延4360公里,宛如兩條潔白的哈達,將雪域高原與祖國大家庭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昔日川藏、青藏公路被藏族人民稱作“幸福的金橋”“吉祥的彩虹”,如今眾多“金橋”“彩虹”如格?;ò阍?、綻放。數(shù)據(jù)顯示,西藏公路通車里程從2000年底2.25萬公里增至2020年底11.88萬公里,全區(qū)所有縣(區(qū))和476個鄉(xiāng)鎮(zhèn)、2050個建制村通了客車;拉薩西站鐵路貨運量從2006年發(fā)送2萬噸、到達29萬噸增至2020年發(fā)送49萬噸、到達614萬噸;民航旅客吞吐量從2000年53萬人次增至2020年515萬余人次。
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在“兩路”精神的激勵下,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將邁上新的臺階,雪域高原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將踏上新的征程。
高山擋不住,天塹變通途。通達的公路帶來了廣闊的銷路。在四川甘孜的雅江縣,核心面積達9000畝的松茸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園區(qū)正在建設(shè)中。今年8月,藏北草原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那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牧民們的畜牧產(chǎn)品從那曲運送到拉薩,車程縮短了一半,便捷的路網(wǎng)正將農(nóng)特產(chǎn)品源源不斷地運出去,也把全國各地的游客引進來。
西藏林芝市巴宜區(qū)多布村村民 曲吉:從拉林高等級公路過來的游客都在贊嘆,沒想到有這樣一條水上公路,為我們的小山村帶來了活力,也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廣。
時光流逝,唯有精神永恒。歷經(jīng)七十余載而生生不息的“兩路”精神,既是對歷史精神回響的激揚點贊,也讓川藏和青藏公路成為民族團結(jié)之路、西藏文明進步之路和西藏各族同胞的共同富裕之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樹起新時代的里程碑。
(總臺央視記者 鄭秀國 盛潔 陳燁煒 四川臺 青海臺 西藏臺)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
西藏“兩路”精神紀念館入選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近日,在各地推薦的基礎(chǔ)上,經(jīng)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會議研究,決定命名27家單位為第一批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西藏“兩路”精神紀念館入選。[詳細] -
西藏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兩路精神
近日,西藏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到青藏、川藏公路紀念碑前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主題黨日活動。[詳細] -
弘揚“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
今年,在四川和西藏交界處的村莊崗?fù)?,格外熱鬧。金沙江畔的西藏和平解放雕塑前,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展開黨旗,重溫入黨誓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