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拉薩城區(qū),沿318國道西行約120公里,雅魯藏布江畔醒目的“文香故里”標識牌讓人頓生興致。
順著導引,進入尼木縣吞巴景區(qū),巨幅彩色墻繪展示著藏香制作場景,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草藥清香氣,水流聲中夾雜著韻律感十足的“嗒嗒”聲。
走過轉角,豁然開朗,只見湍流激發(fā)水車帶動柏木段與石板磨打,“嗒嗒”聲中木已成泥。
“順著吞曲河有261座水磨錯落分布,構成了一條‘水磨長廊’。”尼木縣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辦負責人尼瑪曲珍說:“利用水磨獲取柏木泥,是制作尼木藏香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水磨長廊’也是游客了解尼木藏香制作工藝的打卡點?!?/p>
日出日落,水車吱呀作響,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徐徐訴說尼木藏香的過往:尼木藏香已有1300年歷史;2008年,藏香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與水磨交相呼應的是一座座藏式院落。一個小院的露臺上,格桑次仁盤腿端坐、身體前傾,左手持牛角、右手拇指按壓香泥勻速運動,香泥便被拉制成一根根線條勻稱的藏香。
時常也有游客接過牛角嘗試一番:用力不均,就會粗細不一;速度不勻,則線香中斷。親自試過,大家對制香人的手藝贊不絕口。
“我14歲就跟著父輩們學習制作藏香,32年來從未間斷?!备裆4稳收f,親身體驗讓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尼木藏香的制作技藝,而尼木藏香所具有的藥用價值,則是大家樂于選擇它的重要原因。
藏香制作過程頗為繁復:匠人先用水磨將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漿,再將木漿晾曬制成香磚。隨后,把香磚揉碎,并加水制成香泥,按嚴格的比例配方加入不同香料與藥材,塞入牛角擠壓成條,晾干后才成藏香。
格桑次仁介紹,根據(jù)不同的等級與功效,香泥內會加入藏紅花、豆蔻、檀香、沉香等多種藥材。在多年的藏香制作過程中,各家各戶根據(jù)經驗都積累了自己獨特的配方,這些配方只在家族內口口相傳。
“由于每家配方不同,藏香制作沒有統(tǒng)一標準,加上尼木藏香名氣大,因此有很多外地藏香冒充尼木藏香?!蹦崮究h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薛勇說,為了保護好“尼木藏香”品牌,2021年,尼木縣完成了傳統(tǒng)尼木藏香古配方升級項目的申報,在北京市順義區(qū)的幫扶下,為包括尼木藏香在內的“尼木三絕”等傳統(tǒng)技藝作品登記版權。今年3月1日起,《藏香》國家標準正式實施,藏香產業(yè)發(fā)展迎來了新機遇。
游客多了、名氣大了、市場認可度高了,憑借這門手藝,吞巴群眾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氣派的二層藏式民居,室內家電、家具一應俱全,院外還停放著小汽車……格桑次仁說:“借助電商平臺,藏香銷售不再局限于本地,還銷至國內多個省份?!?/p>
尼木縣近年來將藏香文化產業(yè)作為龍頭產業(yè)和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yè),全縣有藏香合作社7家、藏香企業(yè)2家、藏香產業(yè)園1家。今年上半年,全縣藏香產值達2370萬元。
歷史長河中,尼木藏香氤氳升騰,一位位藏香制作藝人用雙手與匠心守護這項傳統(tǒng)技藝,使其在新時代里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