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裝備服務應急救災 寫在汶川地震十五周年之際
◎芶文涵 陳 科
大型應急救災型無人機、多模融合生命探測儀、應急充電方艙……日前,在四川樂山市沐川縣、涼山州寧南縣等地舉行的四川省2023年抗震救災綜合實戰(zhàn)演練中,涉及城市航空救援、廢墟搜救、道路電力通信搶修保通、地災搶險等多領域的應急設備齊齊亮相。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在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汶川地震15周年之際,回首過去、展望未來,科技力量如何支撐防震減災高質量發(fā)展?5月11日筆者就此采訪了相關部門及科研單位。
2022年9月,四川甘孜州瀘定6.8級地震救災現(xiàn)場,雙尾蝎無人機掛載光電偵察吊艙、空中基站設備出動,累計為5600名用戶接入通信網絡。在四川,不斷“升級換代”的救災設備正成為災后應急救援的“利器”。
2022年2月,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啟動“大型高空全網應急通信無人機平臺”項目,并于當年7月在海拔4238米的甘孜康定機場使用雙尾蝎無人機,完成了全球首次“高海拔”地區(qū)、“無信號”區(qū)域等復雜自然環(huán)境與真實應急條件下,無人機搭載空中基站實現(xiàn)全網應急通信的“實戰(zhàn)”測試。
“15年前的汶川地震救援中,我們還主要依靠應急通信車、衛(wèi)星電話以及人力搶修基站、搶通光纜來恢復通信,所需時間長且工作難度大。如今只需無人機設備,便能恢復災區(qū)通信?!彼拇ㄊ⊥ㄐ殴芾砭窒嚓P負責人說。
除為通信搶險“提速”外,新型應急救災設備正廣泛應用于協(xié)助搜救震區(qū)被困人員中。在2022年瀘定抗震救災中,MIMO雷達人體目標辨識與定位裝備和多模融合生命探測儀,通過實現(xiàn)多個目標的三維定位,并將雷達回波、圖像和聲音等信息無線傳輸到手持終端,讓救援人員能夠進行綜合判斷分析,有效克服了單一傳感器探測的技術缺陷。
“地震預警信息早發(fā)出一秒鐘、多傳播一公里,都對挽救生命有無法估量的重要意義?!被赝?5年來我國地震預警事業(yè)的發(fā)展,四川大學教授、地震預警與多災種預警應用信息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說,自2010年起,該所已與應急部門、地震部門聯(lián)合建成覆蓋我國240萬平方公里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并成功預警76次破壞性地震,包括2013年四川蘆山7級地震、2017年九寨溝7級地震等。
王暾介紹,目前小米、華為等多款國產手機都已接入地震預警功能,可使手機用戶無須安裝地震預警App就能享用地震預警功能。“目前,我們正聯(lián)合國內手機企業(yè)試驗手機地震監(jiān)測預警功能,以實現(xiàn)以手機內置傳感器取代傳統(tǒng)預警監(jiān)測儀的技術突破。”他說。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四川已整合省級應急救援專業(yè)隊、鄉(xiāng)村兩級應急隊伍等救援力量4800余支24萬余人,形成縣域“1小時”和鄉(xiāng)鎮(zhèn)“半小時”應急救援響應圈,并在全省布局6個區(qū)域性綜合救援基地,建設應急指揮場所204個。未來,四川還將全面強化地震地災應對,推動防震減災部署在基層落地見效,并著力提升應急處置保障能力,不斷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xiàn)代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